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走进宝鸡>宝鸡风俗

“舌尖上的宝鸡”专题:岐山臊子面

编辑:于明 来源:宝鸡电台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3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在西府人眼里,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逢年过节,唯有一碗岐山臊子面才是最值得期待的。岐山臊子面在西府人心中的重要程度一点都不亚于饺子。今天的“舌尖上的宝鸡”专题,我们来说说西府人的压轴菜--岐山臊子面。

  在宝鸡,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燣(音 lá n)臊子、做臊子面,在宝鸡,尽管不同县区臊子面的做法略有不同,但公认最正宗的臊子面是岐山臊子面。岐山臊子面被誉为“神来之食”,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特点享誉华夏。岐山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味鲜香浑厚而不腻。而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以酸辣著称。岐山面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所谓煎、汪即面条要热得烫嘴、油要多,才能体现此面的特色。关中地区无论喜事丧事、逢年过节、老人过寿、还是小孩满月或是家里来了亲朋都离不开一碗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用臊子调汤,辅以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多种配菜,食用时只吃面不喝汤,相传这一习俗源自周代。一日,周文王在渭水之滨猎获一条大蛟龙,用其肉做成臊子,祭祀完毕,用臊子烹汤大宴将士。由于人多,便在汤中加入面条,规定只吃面,不喝汤,剩汤回锅,以保证人人尝到此珍馐,臊子面也因此被称为“蛟龙汤”。从此以后,臊子面成为岐山人节日庆典的主食。岐山县西岐民俗专业合作社主任张国良:“臊子面的传说也很多,过去这个臊子面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叫“蛟龙汤”,另外还有嫂子面、孝子面、长寿面等各种别称,臊子面传承3000多年,如今岐山民俗村有100多户搞接待的,年产值上了亿元,取得了农家人站在自己家门口做旅游接待成功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过三千多年传承,如今臊子面品种越来越丰富,食俗越来越简约,回汤陋习已被摈弃,但其中的文化意蕴却历久弥新。关于岐山臊子面的制作方法,张国良介绍:“臊子面做起来首先讲究这个面,岐山面之所以好,正宗的岐山面应该是挂面,另外还有铡面、农家人的手擀面,从制作方法首先要燣臊子,原料的采购以后臀猪肉为最好,调味上岐山醋是岐山臊子的最佳调味品之一,还有辣椒。还有燣素臊子,这个有各种颜色,木耳、黄花、土豆、凉粉、红萝卜等,当这些臊子燣好,就开始做臊子面了。做臊子面这个环节首先要调汤,一般要先炒盐、加油、加入开水、倒醋,调汤,放入底菜,最后放入臊子,另外还有鸡蛋、韭菜、蒜苗飘花。下面先挂面后韭叶最后上宽面,每碗面都很少一两面,要上三四碗。”

  臊子面也让岐山普普通通的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岐山周公庙附近的北郭民俗村是真正将臊子面这美味民族饮食文化发扬光大的,因此也被誉为“陕西民俗第一村”。民俗村臊子面接待户创始人北郭民俗村妇女主任庞翠侠可谓是近些年对臊子面做出最大贡献的一个人。98年她第一个带领村民在家里卖起了臊子面,从最初的6户发展为现代的一大产业,而今已有十几年,也正是因为岐山民俗村这十多年飞速的发展,让臊子面香飘万里,名扬四海,代代相传。不论走多远,在西府游子的心目中,天下最美味的饭食,就是妈妈做的一碗臊子面。

上一篇:“舌尖上的宝鸡”专题:擀面皮 [2014-06-03]

下一篇:“舌尖上的宝鸡”专题:凤翔腊驴肉 [201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