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走进宝鸡>宝鸡旅游

千湖:河堤春晓

编辑: 来源: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0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早春时节,寒风依旧刺骨,河流依旧无声,但当您在别处还感觉不到春意的时候,只要您走上千河河堤,就能将春天找着。

  在许多河流还在冰封的时候,千河就已经开始解冻了。许多种叫不上名字的的水鸟:花的、白的,长腿的、短腿的,或在水流中觅食,或在沙滩上散步,休闲自得,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南望龟山,只见点点山桃花泛着红脸;回首北塬,已有迎春花吐着金黄……再看农家门前晒太阳的黄牛,已脱去冬装来河堤上赏景的人们……就知道什么是春意盎然了。

  我走在河堤公园里,观赏着碧绿的草坪,艳丽的花卉等美景,享受着一种人在图画中的感觉。人们在公园小径间赏花,在亭子中品茶,老者在长椅上侃天论地,青年在树荫里谈情说爱……人在景中走,景在心中留,这里成了县城居民休闲娱乐、享受生活的首选美境。

  现在的河堤公园,过去是一个被美景遗忘了的角落。由于地势低洼,遇千河涨水,这里成一片汪洋;千河水枯,这里留一滩烂泥。因此,在县城用地寸金寸银的情况下,只在靠近宝平路的半坡上,散落着十几户人家。其它大部分地方,成了县城居民倾倒生活垃圾的场所。如今,将这个近乎无所用场的角落,建成一个雨季防洪,平时休闲并且人人喜欢光顾的美景之地,确实是一个奇迹。

  千河,古称千水,是千阳人民的母亲河。她曾创造过“非子牧马”、“泛舟之役”等历史典故,曾哺育出千阳三贤等历史名人。尤其是三贤之一、孔子的弟子燕伋,为思念老师,日日兜土筑就的望鲁台,历经数千年风雨,至今屹立在千河畔上。但滔滔千河在给两岸人民创造无数辉煌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灾难。据《千阳县志》记载:“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7月11日,千、冯二水暴涨城陷,县令及家小溺亡,民漂死无计……”又载:“1954年8月16日暴雨,千河洪峰流量达3200m3∕秒,旧千桥被毁,全县人员财产损失重大……”千河喜怒无常,灾祸不断,成了影响千阳历史发展的一把双刃剑。

  从建国初,党和政府就带领全县人民,在千河两岸搞过许多大大小小的防洪工程,但由于当时的政治气候及财力等方面的原因,到头来,“战天斗地”的努力,换来的是劳民伤财的结果。

  前几天,我在河堤公园看到一座千河防洪工程纪念碑,上面有段文字引起了我对一段往事的回忆,原文如下:“七十年代全县动员修堤4万余米,造田800余亩,受益匪浅,然因资力所限,提防过简,经数载遭洪而废。”这段话言简意赅,对当年那段修堤历史记载十分准确,而我本人就是参与者之一,往事印象非常深刻。那是1975年隆冬之际,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声中,全县男女老少汇集在千河两岸,大打修堤运动的歼灭战。我们当时把修堤叫“堆沙梁”。就是在河两岸堆起两道长长的沙梁,以待来年千河的洪水。我那时才初中毕业,15岁刚过,便和大人们一样,顶着凌冽的寒风,用柔嫩的肩膀,拉着装满沙子的架子车,在沙梁上下拼命穿梭……人们经过一个冬天奋战,长长的沙梁很快堆起来了;但第二年雨季,长长的沙梁在洪水中也很快地消失了……现在的千河河堤,是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全县人民多年的努力修筑起来的。堤顶平整宽敞,可以行人行车;护坡坚固,可以抵御百年洪水。河堤上还做了不少绿化,坡上种花草;顶上栽杨柳。尤其是那沿堤的垂柳,风儿一吹,柳丝漫天飞舞,真有一种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气势。

  河堤公园,虽指的是平江营这段。但在我的心目中,河堤公园应该是个大概念,应该包括从草碧镇到千湖湿地两岸的河堤,这才是真正的河堤公园。因为只要顺着草碧镇处的千河河堤一路下行,两岸风光、千阳新貌尽收眼底。南岸的海螺水泥厂车辆如梭,北岸的陶瓷公业园人流如织。再往前行,南岸是忙绿的宝汉高速收费站,北岸是正建的石头造纸工业区。再往东行,就是高楼林立的千阳县城和两岸环抱的梦一般的千湖湿地了……我感觉这才是人们尽兴的河堤公园。

  走在河堤公园,可以寻找到大自然的春天,也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千阳的发展、变化,这难道不正是千阳人心目中的春天吗。

  走在河堤公园,望着静静的千河,我继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朱维)

上一篇:宝鸡旅游:游特色 [2014-06-03]

下一篇:陇县旅游项目顺利推进 [201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