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想吃娘烙的锅摊摊(作者 杨东平)

编辑:金梅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4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关中西府沃野千里,盛产小麦。几千年来,这片土地养育了勤劳朴实的秦人,而秦人也将面食文化发扬到了极致。乡谚云:一碗粘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关中人爱吃面,面就是关中人的生命。在炊烟袅袅的乡间,家家的农妇拿出看家本领,给她的男人和孩子们变换着花样,做着各式诱人的美食,扯扯面、蒸面皮、包饺子、做搅团、烙锅盔、烙韭饼……娃娃们在这美味中不知不觉长大了。
         我长大了,娘却老了。 8年前,娘患疾病离我们而去。想起娘,就想到娘做的饭;想起娘,就想起娘给我们烙“锅摊摊”的情景。
        那时候家里穷,父亲凭着一身力气在村办的砖厂里出苦力,娘在家里作务着地里的庄稼,上村小的我放学后也到地里给娘打下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农忙时节,爹和娘会用尽全身的力气,割麦、拉麦、摊场、碾场、起场、扬场、晒麦、收麦,每样的农活里都浸润着父母亲辛劳的汗水。终于忙完了,在连绵的秋雨里,父亲倒在炕上扯起了鼾声,母亲就利用这难得的农闲施展一下手艺,来犒劳忙累了一季的父亲。面是用新麦磨出的面,散发着浓郁的麦香。娘将面搲到瓷盆里,调上盐水,然后边倒盐水边搅拌,直到瓷盆里拌成了半盆的稍稀的面糊糊。条件稍好的时候,娘会去鸡舍拿几枚老母鸡刚下的鸡蛋,拌到面糊糊中,那样烙出的“锅摊摊”更加酥软可口。但这样的机会不多,更多的时候娘舍不得吃而将鸡蛋积攒起来,换成家里买盐的钱和我们的学费。
        娘要开始烙“锅摊摊”了,往往会唤我到厨房帮忙烧锅。我将柴火捅进锅眼门,火苗舔着锅底。看着娘娴熟潇洒的动作,心中期待着能吃到别样的酸辣可口的“锅摊摊”了。锅热了,娘拿油布迅速将锅擦一下,左手拿铁勺往锅里舀两勺面糊糊,右手拿锅铲将面糊糊刮薄,为了使之薄厚均匀,娘要不停地刮。等到“锅摊摊”硬了,她就用手轻轻地提起来翻一下。一会儿,两面都上了焦黄色,就快出锅了。这时候,娘会准备一个茶盘,将刚出锅的“锅摊摊”放在盘子里,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再烙第二张。就这样,不一会儿功夫,手脚麻利的娘在茶盘里烙了一摞“锅摊摊”了。等到最后一张快出锅的时候,娘就让我去喊醒爹,让爹趁热来吃。爹一听说烙“锅摊摊”了,胃口大开。等我们到了厨房,娘已将蒜泥、醋汁和好了,往里面舀两勺油辣子,就可以蘸着吃了。看着父亲将“锅摊摊”一卷,在油辣子汁中一蘸,吃得香的那样子,我也蘸了吃,结果被辣得直流眼泪。娘嗔怪我小,吃不成辣子,就只和了酸水放少许辣子油,这下我也尝到“锅摊摊”的美味了。等到秋天,地里的线辣椒成熟了,娘会摘一些回来炒了,让我们卷着吃“锅摊摊”,父亲吃得依然满口生香。后来生活有所改善,娘会给我们炒青椒土豆丝,让我和父亲卷着吃,香得我一气儿连吃好几张,父亲更是连说“好吃,好吃……”有时候,隔壁伯伯过来串门,碰上娘烙“锅摊摊”,父亲就招呼伯伯坐下,我去厨房端来,边吃边聊农事,伯伯说:“我真有福气呢,来了能吃上平儿娘烙的“锅摊摊”!”父亲笑着说:“你常来,你常来……”
        以后的日子里,娘常常会变换着法子给全家做各种好吃的饭食。春天,头茬韭菜刚下来,娘给我们烙韭饼、包饺子;天热了,娘给我们蒸面皮、煎油饼;秋凉了,娘给我们烙锅盔、烙“锅摊摊”;冬闲了,娘给我们做搅团、做漏鱼。再忙再累,娘在厨房不偷懒,她不会表达什么,但在用全部的心血,照顾着一家人的生活,唯一的期望就是全家人“平平妥妥”。
        想起娘,就想吃娘烙的“锅摊摊”,就想起有娘的日子里的美好时光。

上一篇:读书三悟(作者 杨明劳) [2014-09-24]

下一篇:渭河传 连载 53 (作者 王若冰) [201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