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休闲娱乐>休闲去处

景福山(作者 朱志贤)

编辑:金梅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6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陇县史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阪而得名,为陕甘宁“三省通衢”和边贸重镇。其境内川塬狭小、山大沟深、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不仅有新石器时期先民生活的遗迹,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更是从这里经过。此外,陇县最著名的当属龙门洞,其修建于景福山之上,所谓“自古名山多僧道”,这里也吸引了历代道家隐士来此修行,又因元代道士丘长春在此开宗栖居,创建龙门教派而成为道家名山。

        景福山位于陇县西北 35公里处的六盘山脉,海拔 1800米。这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上林木葱茏,奇峰竞秀,溶洞密布;谷中溪水奔涌,跌流激荡,形成大大小小的甘泉水潭,潭深水碧,清沧幽邃。自然景色十分优美。“自古名山多僧道”,这块清幽静谧的灵秀之地,也早就为历代道家隐士所钟情栖居,又因元代道士丘长春在此开宗栖居,创建龙门教派而成为道家名山。山上的龙门洞,是西北地区著名的道教场所。
        龙门洞景观主要是由摩崖、溶洞、潭水、林木、涧溪、岩峰等自然景物与庙宇建筑巧妙结合而成。旧传有 36洞 24潭,洞洞设仙,潭潭传龙。其主要殿阁楼台皆沿山势、依洞穴建造。绝壁上,洞内有洞,楼上有楼,层层叠叠,凌空高悬,其间仅靠石磴、铁索、栈道、云梯攀登而上,其惊险玄妙,可以想见。春秋季节,群山裹翠,山花纷呈,与山岩楼阁相掩映;风雨晨昏,云笼雾罩,绿林红楼,若隐若现;谷中泉吟,林间鸟鸣,构成了一个清幽、秀丽而又雄奇、险峻的如画境界。置身其间,宛若仙境,疑在九天。
        龙门洞峡谷,洞潭遍布,飞玉喷珠,两侧山崖壁立,西曰朝元,东曰凤爪,两山对峙,清风送爽。在夹岸瑶草琪卉处,一虹飞架,此即蹑云桥。桥下为黑虎潭,因潭边怪石嶙峋似虎而得名。过了蹑云桥,沿东北峭壁拾级而上,建有一小庙黑虎殿。黑虎为巡山之神,居此隘口,意在镇守山门。这里视野广阔,游人在小憩中可顿生超然物外之感。实可谓:“一亭静览山间趣。幽室能观世外天。”早阳洞在峡西朝元山的悬崖上,因能先浴阳光而得名。其洞两窟相连,洞口镶接楹檐为屋,洞内祀药王孙思邈塑像,洞外仅有半圈地方可以回旋。过去,游人到此,仅靠一条十多米长的悬空栈道和羊肠小道,手抓铁链藤蔓,身依绝壁,下临深渊,水声轰鸣,恐骇不已。清乾隆年间,道士陈明耀曾居此洞行医募化,并赋诗赞此洞曰:“百丈悬崖斧削同,危桥一道在虚空,若无大道真仙手,当面问天路不通。”足见其奇险。如今,洞院拓宽,由峡口至早阳洞攀坡沿崖凌空架设了水泥钢混栈道石磴相间的通道,游人到此,十分方便。
        过了黑虎殿,登完 153级石磴,即至龙门道院。院内坐北面南的台阶上为北极宫,对面为灵官楼,西侧依次为丘祖楼和丘祖洞。北极宫为明末清初所建。其殿五楹,雕梁画栋,宏伟富丽。殿内两旁有清末文学家、陇州同知方玉润所书木刻楹联“洞天标胜景混元有始日月无终自昔山林栖凤爪,福地溯仙踪娄景开先长春启后于今道派衍龙门”。尽善尽美地概述了龙门洞的人文历史。
        丘祖楼亦名清和宫、藏经楼,是丘处机的道徒为纪念师傅而修建的。旧时,楼内塑有全真教“七真人”坐像,现仅奉丘处机坐像。丘在龙门洞修道七年,所留遗物甚多,全藏在此楼,可惜今已散失无存,惟其徒弟为此楼所题“遁迹龙门光射北斗元帝三迎帷幄谈玄求至道,潜修古洞名闻西域宰辅九拜燕京立会阐宗风”的楹联,和清人谢威风所书匾额“仙人掌”尚存。
        灵官楼为料石砌基的层楼式建筑,楼背上塑有鸟兽虫鱼等物可供观赏。殿内所祀奉的灵官为道教中的护法神,形态正直威严。其楼门匾为“豁落府”三字,两边楹联为“心怀邪鄙任尔烧香无点益,赤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此联道出了灵官这位道教护法神的堂堂正气,寓劝善惩恶之意。
        在丘祖楼后的石崖上有丘祖洞,须登木梯攀铁索而上。此洞矮小,仅可容身二、三人,相传丘祖当年就在此处潜修。洞内存放有丘处机练功修性的“磨性石”,直径尺余,光泽圆滑。传说此石具有灵气,惟虔诚有志者才能抱得起。所以,游人到此,竞相一抱,一试自己力气和心性,并寓沾融了福气。与丘祖洞毗邻的有丹阳洞和春花洞。丹阳洞为七真人之一的丹阳真人马钰修道处。春花洞传为丘处机的女弟子李春花住处。沿春花洞向西,绕穿廊,过栈桥,临空而建的是子孙宫。其殿门两侧书有郑板桥为此宫所作楹联:“凭栏欲笑望当时树拥云飞迥殊尘境,抱子何归趁此日水流花放早降人间。”
        出得道院,站立崖边,映入眼帘的便是由峡谷中突兀而起的山峰——定心峰。峰上有一座五层空心铁塔,系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铸造,是一座香火炉,因在道院正前方,正好与混元顶呈子午线轴对,又是祭神焚香、修性澄心处,故又名香炉峰、定心峰。站在定心峰上,四面环顾,远山近壑,龙门胜景,全收眼底。
         在定心峰上,放眼灵仙岩,在凹形的石崖峭壁上,从下而上建有太上殿、太白殿、王母宫、玉皇阁、三清阁和混元阁,此岩是龙门洞景物最为奇险绝妙、壮观的地方。太上殿供奉道教祖师太上老君神像。殿壁上有清道光十三年 (1883)根据《老子化胡经》所绘的“太上一气化三清”的道教壁画故事 81幅。画面工笔彩绘,勾勒清晰,人物生动形象,色调朴素古雅,是民间工匠艺术的珍品。
        太白殿在太上殿后全真岩下正中的砖砌高台上,内祀天、地、水 (即尧、舜、禹 )三官像,旨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王母宫在太白殿右侧,镶嵌在前倾约30度的绝壁凹穴中。为叠层楼阁,红柱彩檐,光艳夺目,登临须从四丈高的铁链软梯爬行,然后再攀石棱,踩石窝,翻过一段悬崖才能达到。
        混元顶建在太白殿左上侧高约 60余米的绝壁洞穴之上,共三层洞阁。第一层为玉皇阁,从太白殿后,沿崖壁上一道长约 30余米、宽仅余尺的悬空栈道,经南天门进入玉皇洞,洞呈穹窿形,高、深、阔各约六、七米,洞顶满布钟乳石。沿玉皇洞壁右侧的栈道向上攀登,钻过一个形如天窗的洞口,便是第二层洞阁——三清阁。此阁柱于岩穴,楹于崖隙,飞檐红柱,兽头突兀,整个殿阁悬于空中,岌岌欲坠,游人至此,不禁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由三清阁左侧高约 7米、临空直竖、似有外倾之势的悬空木梯而上便到达第三层洞阁——混元阁。混元阁居悬崖峭壁的最高处,距崖脚 70余米。登临此顶,凭栏远眺,关山林海,尽收眼底。俯视道院,人影点点,四顾旷杳,白云在握,如身在九天,游于天界,顿生“一览众山小”之感。游龙门洞的人都以能有勇气登上混元顶为骄傲,也都无不惊叹混元顶的险绝奇妙。然而,使游人费解的是,这样高的绝壁悬崖,只身攀登都十分困难,不知古代工匠是如何运料和施工营造的。无怪前人曾有“板桥铁绠木梯子,谁向丹崖险处悬”的疑叹。更有甚者,在混元阁东侧凹倾的绝壁上,竖刻着“定日月娄景先生洞” 8个一米见方的楷体大字,以及西侧峭壁上品字形摆布的隶书“全真岩”三字,这些摩崖刻字,距地面约 40米,距峰顶约 30米,且在凹面的绝壁上,上下左右均无法攀缘。镌刻此字,在古代条件下,很难想象,即便是现在,没有高科技的现代化设备,也难以造就。其工物奇迹,实为龙门洞一绝。后人有《龙门颂》诗曾赞此曰:“天成景物显神功,地灵贤哲代有人,娄公洞中定日月,邱祖云龛毓长春。”
        龙门洞的洞潭,较著名的还有龙门洞、雷祖洞、湘子洞、青龙潭、桃花潭、三叠潭等。龙门洞在北极宫台基下阶前,洞径约 8尺,深不可测,整个山场因此而得名。洞口于清康熙初修北极宫时用石板封闭。石板上镌刻龙纹图案及“秀水”二字,至今未启。湘子洞在后山口湘子湾,山岩陡峭,洞在壁上,宽敞可容百人。洞中怪石丛立,寒气袭人,西、北、东三面套有小洞,各有出口,故亦名连环洞。
        雷祖洞在丘祖洞西北的石崖上,攀木梯铁索险径可至。洞前古树凌空伸出,屈曲如虬。洞高近丈,深 2丈,洞壁布满钟乳岩,光洁玉润,颇为可观。
        青龙潭在早阳洞绝壁下,两边崖壁如削,形似闸门,雨季山洪汇聚,汹涌翻腾,如青龙出洞,水声轰隆,山鸣谷应。桃花潭在青龙潭下游数十步处,两岸山桃繁茂,景色迷人,陇籍明兵部尚书阎仲宇有“桃花泛水满溪红”的诗句咏此处景色。更下游的三叠潭,涧水由石阶而下,形成三叠瀑布和三个水潭,瀑飞潭旋,蔚为壮观。
        另外,从东山门循山路迤逦而上,随山势设置的殿阁还有灵宫殿、八卦亭、救苦殿、火神殿和八仙楼等。在四公祠的前卷殿内,有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1279)所刻的汉白玉碑,为龙门洞最早的修建记事碑,碑首方形,刻有龙戏珠花纹,碑名曰“玉宸宫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在北山腰石崖上,镶嵌着清雍正三年(1725)所刻的丘祖青天歌碑,碑文以极其工整的欧体楷书镌刻,是研究道教文化的珍贵文字资料。
        道教名山,隐士福地,龙门祖庭,闻名遐迩。龙门洞是华夏道教徒顶礼膜拜的圣地,也是关中西部、陕甘宁边界地区著名的风景游览地。

上一篇:太白山秋冬季旅游系列活动异彩纷呈 [2014-09-25]

下一篇:古韵风情一座城(作者 淮文刚) [201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