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走进宝鸡>宝鸡风俗

北郭民俗村如何坚守传统本色?

编辑:于明 来源:岐山县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9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宝鸡入选“最中国美食城市”,岐山臊子面功不可没。一时间,臊子面、擀面皮、锅盔等民俗小吃在市区各大酒店、饭馆受到了热烈欢迎。
 
  其实,要吃地道的宝鸡美食、赏真正的民俗文化,还是要到民俗村和农家乐去。宝鸡周边的农家乐不少,但首屈一指的还要数“陕西民俗第一村”——岐山县凤鸣镇北郭村。在许多农家乐都变得土不土、洋不洋的时候,北郭村却在坚守传统,通过臊子面将西府民俗文化传承和播撒出去。那么,北郭村的法宝是什么?9月 22日,在连绵的秋雨中,记者来到北郭民俗一条街,探寻其中的奥秘。
 
  法宝一   坚持西府民俗传统文化学者说过,只有传统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农家乐本来就是让游客体验民俗,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感受土里土气的乡村文化。但是,我市的一些农家乐却出现了土洋结合的情况。在这些农家乐里,已经没有手工面。菜单上,搅团、面皮、锅盔等小吃也成了配菜,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川粤风味的菜品,装修风格更是与市区的酒店无异。
 
  但是,在北郭民俗村,随便走进一家农家乐,你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农家气息。院子的墙上挂着各种农具,墙上画的是农村的婚丧嫁娶等习俗,同时,还配着臊子面起源的介绍。再看看吃的,农家凉盘、正宗的面皮、细软的搅团、油酥锅盔、臊子肉夹馍等等,当然最不可少的就是那一碗酸辣香的臊子面,吃完满嘴留香、回味无穷。
 
  贾平凹用“三个好”对岐山臊子面进行评价:“薄筋光指面条的质量好,酸辣香指调料的质量好,煎稀汪指汤水的质量好。”北郭人用自酿的农家醋、上好的小麦粉及待客的诚心,让臊子面始终保持着“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点。
 
  刚开始发展农家乐时,许多年轻媳妇都不会擀面。那些擀面手艺好的人就成了香饽饽,擀一案面两元钱,如果带和面是三元。有些人一天要挣几十元。为了不花这几十元,许多人就开始学擀面,现在的北郭媳妇个个能擀一手好面。
 
  在北郭,本地人来了,那绝对是吃手擀面,调汤要用农家醋,汤里油要汪汪的、底菜要放多,这是本地人吃面的习惯。但是这种“重口味”在遇到外地或是国外游客时,就得调整。许多外地游客看见臊子面上漂着的那一层厚厚的油,就直皱眉头。所以,遇到这些客人,他们一般先征求客人意见。曾经有一位日本游客说不吃醋,但是村民上了一碗臊子面让他先尝尝,没想到他尝了之后,连赞好吃,饭后还专门要了一碗农家醋喝了。本来他还要带几瓶醋回去,但考虑到飞机上不好带,只能作罢。
 
  前些年,人们对民俗村里臊子面回汤一直有诟病。现在,人们的吃饭习惯已改变,农家乐里没有一家回汤。曾经有一个厨师因为当天做的汤不够了,偷偷将客人吃过面的臊子汤倒进锅里。没想到这一举动让老板看见了,当场就让厨师结账走人。“已经承诺了不回汤,就绝对不能回,不能为了省一碗汤砸我的牌子啊!”这是当时老板的原话。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持农家乐的本色,村里每年都要对经营户进行培训。培训不仅包括基本技能,还包括周礼文化和礼仪,此外他们还增加了英语培训。“岐山臊子面代表宝鸡入选‘最中国美食城市’后,北郭肯定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打算在北郭建一个面食文化园,将全国有名的面食全部容纳进来。同时,还要开设农家醋体验园,一方面是保证臊子面的品质,另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游客。”北郭村党支部书记郭拴魁说。
 
  法宝二   弘扬周礼文明之美岐山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土地肥美、物产丰富,作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等伟人圣贤的诞生地、周文化的故乡和摇篮,周文化积淀而成的礼仪道德、民俗民风和民间文化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岐山人,使他们养成了乐善好施、勤劳善良等优秀品德。北郭人将这种周礼文明之风进一步发扬光大。
 
  郭拴魁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自从开始经营农家乐后,北郭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敬老爱老的氛围特别浓厚,社会风气也好了,偷盗、打架的事情很少发生,人们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特别快。
 
  在村里,记者听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和农村其他地方一样,以前的北郭村像婆媳闹矛盾、媳妇不孝敬老人等事时有发生。有一家兄弟三人,共同赡养母亲。母亲每月住一家,兄弟三人轮流照顾。村里发展农家乐后,三个儿子也加入进来。每当有游客来吃面时,就会问到村里一些过去的人和事。媳妇们年轻,都不懂,这时候就请婆婆过来讲,婆婆在跟客人聊天时,她们也都长了见识,媳妇对婆婆也更加尊敬、孝顺了。本来是一家一月,可经常还不到月末,下一家就急着来接人了。现在村里孝老敬老的风气越来越好,大家生怕对老人不好被别人笑话。
 
  来到北郭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环境。郭拴魁说,这几年,村里投入大量资金,对村上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改善和提升,村容村貌比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村民们讲卫生爱干净的习惯却是从经营农家乐开始的。农家乐每天都要开门迎客,环境卫生好是第一位的。因此,各家都把里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有些人还将门前道路等公共区域也打扫得很干净。大家相互感染,村里的环境渐渐告别了脏乱差。“以前,村干部的工作就是处理邻里纠纷,耽误了其他工作。现在村民经营农家乐后,文明素质有了很大提升,村干部们有更多的精力抓经济、抓发展了。”郭拴魁说。
 
  法宝三   体现厉行节约之风岐山臊子面相传已有 3000多年的历史,从周代开始,它以其独特的加工原料,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传统食俗,被誉为“天下第一美食”。臊子面及其制作工艺不仅是单一的食品和技艺,它蕴含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已成为西周饮食文化文明的一个载体,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北郭民俗村就是将臊子面产业做大做强,在传承饮食文化的同时,更体现了厉行节约之风。
 
  北郭村实行的是 35元一份的套餐。碟子比饭店的要小一半,套餐里面包括了臊子面、面皮、醋粉、锅盔等20多样小吃。游客基本都能吃完,不浪费。吃不完的打包带走,不够吃的还可以免费再加。相比城市外出就餐人均四五十元的消费水平,北郭村的臊子面套餐更加经济实惠。
 
  记者采访当天,西安游客李德盈和康天林专门赶过来吃小吃。那天是周一,民俗村里人并不多。李德盈说,他在岐山县城办完事后,专门来北郭村吃饭。“这里的饭好吃不贵,我已经吃了四五次了。每次吃完臊子面都让人要想几天。”李德盈边吃边说。不到半个小时,两人面前的碟子已经全空了。
 
  另外,早在前些年,岐山县就将公务接待从大酒店转到了农家乐,山珍海味变成了农家小吃,每年仅此一项就要节省 200多万元。岐山县倡导的用农家饭接待上级领导和客商,既体现了中央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要求,又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诠释。它可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领导干部在吃农家饭的同时,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倾听民声,了解到民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虑,还能使客商领略农家风情和看到地方领导勤俭朴素的作风,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目前,北郭民俗村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臊子面、擀面皮、挂面、臊子肉、农家醋、油锅盔等风味食品加工已经系列化。而且随着民俗村知名度的提高,这些产品的市场效益也越来越好。在前几天召开的丝绸之路旅游博览会上,民俗村的 400斤挂面在一个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今年前八个月,北郭村的经营收入已经达到了 1.5亿元,其中三分之一是销售民俗产品。
 
  坚守传统阵地,弘扬周礼之风,北郭村犹如一艘航空母舰,引领着宝鸡小吃这个庞大的舰队破浪前行。然而,对照店铺开遍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我们的臊子面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麟游丈八寺铁佛 [2014-09-23]

下一篇:凤县洋芋丸丸 [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