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休闲娱乐>搞笑文章

戏说“月饼”之由来

编辑:金梅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3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元朝末年,顺帝昏庸无道,朝政动荡不安,王公贵胄把持朝纲,贪污腐败之风疯长,江山社稷岌岌可危。“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天下连年大旱,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有饥,野多饿殍。俗语说盛世产庸吏,乱世出英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四起,遥相呼应,呈星火燎原之势。放牛娃朱元璋顺应天势,与儿时伙伴徐达、汤和等人集结乡邻,揭竿起义。
  
  首战京城。朱元璋带领常遇春、胡大海大闹武科场,兵败,与兄弟走散,他落荒而逃,途经一深山破庙,人困马乏,他两眼金星,一头栽在庙门台阶前。龙行浅滩、虎落平原,昔日如何的英勇威武,今天竟落得如此悲惨凄凉。不知昏睡了多久,寒冷的山风,呼啸而来,他被冻醒了,双眼迷离,头重脚轻,干裂的嘴唇还在梦呓“遇春救我……遇春救我……”
  
  人道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此时的朱元璋,风刀霜剑,饥肠辘辘。一阵微风,送来缕缕呛人的炊烟。在寺庙西北角,两个乞丐正在烧火生饭,与其说是做饭,不如说是把白天乞讨而来的烂梆子菜叶连带剩饭剩汤什么的,搅在一起,加热了裹腹充饥。一步一脚印,一刀一伤疤,朱元璋强忍伤痛,沿着台阶向烟火处蠕动爬行。
  
  盔甲磨擦石坎,发出清脆的亮响,刺破宁静的夜。两乞丐发现了朱元璋,忙将他搀扶到篝火旁。将烂菜叶伙同剩饭揉捏成一饼,放在石瓦上煎烤,发馊的气味阻碍着空气的流动,令人反胃。饥火中烧的朱元璋,如同见了山珍海味,三下五去二,就给整到胃里去了。余犹未尽,舔着手指问“二位恩公,请问刚才所吃何物,味道如此鲜美!”乞丐不知如何回答,仰望星空,一轮圆月高悬天际,于是灵机一动,忙说“月饼,你刚才所吃的是月饼。”
  
  就这样,“月饼”一词深深烙在朱元璋的心里,以至于在日后的联络各路起义力量,联合抗元时,“月饼”作为传递密信的载体,朱元璋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朝庭搜查严密,消息传递不畅时,他将“八月十五起义”的纸条藏在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发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群雄合一,逐鹿中原,攻城掠寨,势如破竹,不久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朱元璋龙袍加身,面南而尊,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庙号太祖。
  
  深居高堂,一日三餐,御厨掌勺,玉盘珍馐,应有尽有。吃香的喝辣的惯了,反到没有了胃口。人有时就犯贱,朱元璋摸着日渐富态的肚皮,想起了自己曾经落难时在破庙所吃的月饼,那味道再无其右。于是,张贴皇榜公示天下,欲寻觅当年做饼之人。
  
  两乞丐撕榜,召进皇宫。朱元璋命墩头依照昔日恩人要求配菜,备好豆腐、白菜、米饭。乞丐将之混拌在一起,暴晒三天三夜,等发馊了,再烙成大饼。明太祖得知自己朝思暮想的月饼已经出炉,甚喜,择日宴请群臣,大殿之上筵席三百桌,每人面前一饼。未尝先闻其味,馊气熏天,大臣们面面相觑,面有难色。朱元璋望着龙案上的月饼,耸了耸鼻子,这可不是当年的味儿啊?君言既出,覆水难收。“来——来——来——,众爱卿,随寡人一同分享了这一人间极品——月饼!”文武百官一手拿饼,一手捏着鼻子,强行吞食了下去。
  
  乞丐还是那个乞丐,饼还是那个饼,味道差别真就那么大吗?非也,人同心境异罢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势态,人的心境就迵然不同了。这就印证了后来朱元璋弑功臣,兴字狱,只可同苦,不可共甘的必然结局。


  此后,月饼在民间广泛流行,传承至今,它的制作也越发精细,包装也越发精美,成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馈赠佳品。

上一篇:《哥俩聊天》 [2014-10-13]

下一篇:偷菜谣 [201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