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记忆中的耕牛 (作者 张峰青)

编辑:金梅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4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近年来,耕牛在农事活动中渐渐淡出,取代它们的是在田间作业的“铁牛”(旋耕机)。每到收种时节,看到农业机械在田间驰骋,我脑海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一对耕牛,几记鞭响,人们在田野中辛勤地耕作。劳作时,牛是人的得力助手;静卧时,牛的那双大而清亮的眼睛,总透射出温驯和善的光芒。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祖父说:牛原来是天庭的传令官。由于最初人们吃饭没有规律,生活也不正常,玉帝看到人类这种情况,就让牛给人间传旨,而牛来到凡间传令时,却错将“每日梳洗三遍,吃一顿饭”说成了“一天梳洗一次,吃三顿饭”,从此,人们开始了每天洗脸梳头一次、吃三顿饭的有规律的生活。也因为牛说错了话,人每天要吃三顿饭,而粮食从哪里来?只能靠劳动来获取,可人力有限,于是玉帝降旨,命牛下凡人间,帮人劳作,以吃苦受累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罪责。

    当然,这种说法只是人们出于对牛的感激而编的故事。归结点是说,牛出身高贵,却替人受了苦,因此人对于牛便有了敬重感,经常呵护它。

    记得刚分产到户的时候,家家都有牛。每到夏秋季节的清晨,一头一头的牛被孩子们赶上山放牧,长长的牛队在村道上行进,“哞哞”的叫声此起彼伏,叮当的铃声时断时续……当牛被赶到一处指定的草场后,便在山坡上静静地吃草,孩子们就能自由活动了。傍晚,牛吃饱后,孩子们再将牛赶到清澈的泉溪边“饮牛”。整个夏秋时节,牛被满山的青草喂养得个个膘肥体壮。当然,这时候地里的农活也格外繁重,牛的辛苦,人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对牛的饲养也就格外精心周到。而到了冬春之时,山上一片干枯,牛就只能被喂养在圈里了。只有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牛才被牵出来,享受阳光的温暖。在这间隙,人们会将牛圈里堆积的牛粪铲出来,摊晒在一处宽敞的场地上,等牛粪干透之后,作为庄稼的肥料。最后,人们也不忘在牛圈的地上,再铺一层干燥的黄土,以减少地面的湿气,这便是“垫圈”。

    就在牛被拴在空场上透风反刍的时候,一些调皮的孩子,会扔着土块或拿着木棍赶着牛在原地兜圈子玩。别看牛身形巨大,但在孩子面前,也只有不停躲闪的份儿。牛的大眼睛总显露出柔光,表现出弱者的惊恐与不安。祖父常说:别看牛气力那么大,可它对人总是服服帖帖的,原因就在它们的眼睛上,正是那双大眼睛产生的错觉,让它们看拴自己的一尺多高的木桩就和天柱一样高;用牛的眼睛看人,我们人个个都是“金刚”般高大威武,因此,牛在人面前,才会乖乖地俯首听命……当然也包括孩子。

    对于祖父的话是否正确,我没有考证过,但我确信,牛确实是人类的忠实伙伴。牛在人最需要的时候,兢兢业业,辛勤付出;牛也在农业机械代替了人力畜力的时候,又渐渐地淡出了耕作活动。今天,已经很少再看见耕牛了,但有关牛的记忆还时常浮现于我的脑际,有关牛的故事仍在岁月的长河中流淌……和善的眼神,忠实的脾性,勤劳的本色,是牛留给人们的印象,也会让我们忆起那个年代,感悟生活的本真。

上一篇:耒耜上的风景 (作者 李林科) [2014-10-14]

下一篇:好天 (作者 姚伟) [201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