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杂文荟萃

相信孤独

编辑: 来源:百家杂谈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09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孤独是一种脱离了现实的游离情感,她不能被用于沟通,也不能被人为的意义所诠释,她只是一种客观存在却又很抽象的状态。

  最近看了电影版的凡高传之后,忽而生出以上的感慨来。高更和凡高虽同属印象派画家,但却因审美取向不同而发生过多次激烈争吵,高更的本性是高傲的,他并不介意他的言语会伤害到别人的自尊和感情,而凡高又是脆弱的,脆弱到几乎无法承受高更对他和他的作品的丝毫轻蔑。

  大抵而言,往往是那些过于重视别人看法的人,尤其经受不住别人的轻蔑,哪怕是一个漫不经心的鄙夷神色,都很可能会给他们带去巨大的心灵创伤,而凡高恰恰是这样一个人。与他相反,高更是个内心冷酷的家伙,他甚至利用了凡高对他的真挚友情,为了摆脱巴黎的寒冬及一身债务,他表面上应和凡高的邀请,实际上只是为了找个免费供吃供睡而又暖和的住处和画室,于是他就应邀去了法国南部的阿尔,并搬进了凡高的住处去寄居,同时和凡高共用画室。

  我想他们两个人都是彻底的孤独者,然而凡高却自以为找到了一个可以交流内心想法的挚友,高更则只是不耐烦地敷衍着凡高的神经质,他在继续保持着他的高傲和孤独的同时,也把凡高当成了一个垃圾。

  渴望沟通的梵高,怎么也无法想象那些并不渴望沟通的人之内心究竟在想些什么,这种情况颇符合多数沟通不良的案例。当每个人都在强调着他自己的那一套时,孤独感也就产生了。其实,所谓的“孤独感”,恰乎于交流中产生,如果不交流,孤独感也就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当共性取代了个性时,也就无所谓孤独,而当大家都在强调个性时,孤独的感觉就尤其强烈。

  在这个时代里与他人谈钱是不会孤独的,谈论一些公共话题也是很难孤独的,谈论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估计也很难与孤独扯上关系。只是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是无法与他人产生共鸣的,无法共鸣的东西,也就是纯粹个人化的产物,在这方面高更比凡高要清醒,因此也就表现得很冷漠,不屑于交流,也不屑于沟通,而当凡高不断地去渴求别人欣赏他的想法及画作的时候,他就已经脱离了人类心理的潜规则,他从来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因此他很难向别人准确地表达出他的想法及他内心深处的东西。

  在这方面毕加索要狡猾而老练得多,毕加索也一样是孤独的,他根本看不起那些跪在他的画作面前的画商,他最欣赏的两个人,一个是马蒂斯,另一个则是布拉克,这两个人都是和毕加索齐名的伟大画家。

  不是每一个购买了毕加索画作的人都能看得懂他的作品,在当时,甚至可以说没几个人能真正看得懂毕加索的作品,即便是现在,能真正领会毕加索作品的人也是不多的,但毕加索并不在意这些,他就像玩女人那样熟练而快意地去玩弄着那些欣赏他的画商及崇拜者,因为他清醒地知道他的作品内涵很难和大众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得以传播的无非都是他的名气。

  然后当我们回顾夏加尔的作品时,竟然发现我们也能无师自通地去看懂抽象绘画,不是我们在突然间具备了深刻的洞察力,而是夏加尔的作品让我们能在轻松惬意的温暖氛围中去感受既抽象又有点朦胧的气韵之美,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画面总能让我们寻找到曾经的浪漫情绪及美好的梦境。

  艺术的感染力,多源自于引燃受众的情绪,而不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

  很多经典的外语歌曲,我连题目都记不住,对其歌词则更是稀里糊涂,然而我却能深深地记住那些歌曲的旋律和情调,不论是哀伤的,忧愁的,铿锵的,或激昂的,都能让我们的内心随之震动,并产生不可抑制的共鸣情绪。

  也许孤独的含义正是在这里,孤独的内涵是无法通过语言去表述得清晰的东西,她就像是随风飘来飘去的情绪,从不稳定,也没有规律可循。当你想抓住她的时候偏偏抓不到她,当你想远离她的时候,她偏偏和你如影随形。

  相信孤独是一种必然的存在,试图用语言去揭示孤独的内容时则往往容易演变成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凡高是孤独的,高更也是孤独的,他们的不同之处只在于高更忽略了孤独甚至不愿去触及,而凡高则力图冲破孤独感的侵袭,因此每当他试图与高更进行沟通的行为几乎总是遭遇彻底的失败。

  这个世界上谁会去真正在意那些真正孤独的情绪呢?除了被感染或被引燃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可以交流和沟通孤独的有效方式,很多东西并不能通过言传的方式就能产生效果。

上一篇:平平淡淡未必真-严秋锁 [2011-01-19]

下一篇: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