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走进宝鸡>宝鸡旅游

古(弓鱼)公园 阅古览今醉游人

编辑:于明 来源:古汉台网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13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荒草滩里出奇迹

顺着市区川陕路往南走,过了益门堡,就算进入了秦岭支脉。越往里走,越觉得山高,与公路大致平行的清姜河顺着山脚静静流淌,沿线有不少村落。据考古证实,在西周初期,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很小的诸侯国,名叫“(弓鱼)国”,周穆王时期灭亡。

城区12路公交车的路线也是这条路,起点站为益门堡,终点站在太平庄。古(弓鱼)公园恰好位于终点站。据公交车司机讲,公园还在修建时,每天就有人乘车前往,11日开园以后,人数在不停地增加。

“这是荒草地里出奇迹!”年近八旬的杨志坚老人站在公园门口,看着眼前的绿树、廊亭、雕塑等美景,不禁发出赞叹。他说,自己从小住在益门堡,经常来这里玩耍,相当熟悉周围环境。“两年前,这儿全是荒草滩、乱石头,还有垃圾堆,根本不成个样子。谁料想,能建一个公园?还这么漂亮!”越说越兴奋的老人,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这里的变化。

老人的话没有错。记者从负责公园建设的市南山建委了解到,从这里清理走的垃圾、杂草等,载重20多吨的卡车拉了100多趟,回填的黄土更多,运土的卡车跑了超过300趟。

既然这么难,为啥还要建公园?这不得不提到市委、市政府对提升百姓生活质量的关心。临近清姜河区域,市民习惯上称作清姜地区,这里人口众多,大工厂集中,可是近距离的高品质公园相对较少。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求,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渭滨区根据实地考察,拿出了规划方案,打算在益门堡到秦岭梁顶25公里的川陕路上,打造出12个节点公园,古(弓鱼)公园因地理优势首当其冲,作为样板工程,先一步精彩亮相。

在公园的规划和建造过程中,市委书记上官吉庆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强调一定要把生态建设融入历史文化元素,绿化为衣,文化为魂,相得益彰。

2012年11月初,古(弓鱼)公园破土动工,今年11月11日,一期完工,开门迎客。在200多亩的建成区里,可以感受到公园就像一颗初放光芒的明珠,熠熠生辉。

穿越远古惊世人

下了12路公交车,往南走十几步,就会发现一块刻着“古(弓鱼)公园”四个遒劲大字的长方形巨石。它的背后是一个小广场,这里古色古香,竖在中央的一块直径两米左右的仿古圆形玉雕,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观看。“这么大、这么圆的玉器,是啥呀?”待阅读完底座上的简介后得知,原来这是西周贵族使用的团形龙佩,龙形为夔龙。圆胖的龙身蜷曲团起,龙首张口回咬尖尖的龙尾,圆润光滑,活泼可爱,颇有现代卡通意味。“没想到古代艺术,可以穿越到现代。”游人议论纷纷。

再看左右两边竖起的仿古玉雕,更令人惊叹。一边是西周玉兔,另一边是西周玉牛。玉兔蹲伏在地,圆眼前视,长耳后扬,阴线勾勒,手法简练,灵动异常;玉牛四蹄并立,牛头前伸作探寻状,憨态可掬,据说,这是一头古代的秦川牛。

“这三件古玉器,都是这里出土的,不过不是原来的尺寸,原大只有不到0.05米。”市南山建委管理科科长祝全军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在离公园不远处的茹家庄、竹园沟一带,陆续发现了古(弓鱼)国遗址,出土了一大批文物。其中各种玉器就达上千件,他们选取了其中的十几种,将实物进行放大后仿造,让人清晰地感受到西周时期宝鸡的艺术魅力和地域文化。这不仅仅是展示,也是一种传承和发扬。古(弓鱼)公园名字的由来,正源于此。

在这个小广场上,还有两面50多米长的弧形景观墙,墙体两面嵌满了仿古玉器,有玉鸟、玉蝉、玉蚂蚱等不下十种,每种都配有文字说明。徜徉一番,除了惊讶、感叹,还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传统韵味。

古道犹闻鼙鼓声

川陕路是一条古道,承载过许许多多的往事,尤其是赳赳武夫的抗争与文人墨客的题咏。

走过有些晃悠的吊桥,来到归隐山下,迎面崖壁上的石刻画扑入眼帘。“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下,是表现古代战争的场面。向左顺着上山小路,登高几十米,是一处不大的平台,两个将军的铜像威武矗立,这是南宋初年著名抗金将领吴玠、吴璘兄弟。向下望去,川陕路与清姜河犹如两条长龙,卧在山脚。

渭滨园林绿化站站长梅宝强指着眼前的景象告诉记者,在修建公园时,他们充分考虑到了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事件,尤其是战争。据历史记载,发生在此处周围的战役有70多次,从西周诸侯纷争,到解放军攻克益门,南下追击胡宗南余部,可以说战争给这里涂上了沧桑的色彩,再加上历代文人描述此地的诗词,共同呈现出清晰的历史脉络。

此处平台的围栏由24块石栏板组成,每块栏板上,都雕刻有重要战事和名人诗词,有暗度陈仓、诸葛亮北伐、和尚原之战等,以及曹操、李商隐、魏源等名家的诗词,一部部历史画卷展现在眼前。

顺着绵延的山体向南走,一段200多米长的城墙随地势高低蜿蜒,漫步其上,令人遐思。下城墙,钻出烽火台,一处看似由整块石头形成的小广场上,有两组石雕,主题为古代蜀魏两国交战。诸葛亮羽扇纶巾,身旁将士虎视眈眈,而司马懿稳坐战马,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

“历史离不开战争,文化又与历史交融。”梅宝强说,展现历史、传承文化,就是建造这个公园的目的。

跨过“战场”,又是一座桥。与上一座吊桥不同的是,这是一座钢架桥,形状极像兰州黄河大桥,不过是缩小版。站在桥上,看着清姜河水潺潺流淌,岸边郁郁葱葱的树木,以及各种精美的建筑物,不觉让人浮想联翩。

登上川陕路边的“听涛亭”,俯瞰古(弓鱼)公园,它就是一个长不足600米,宽大约100米的狭长地带,一条河将其一分为二,一边是大山,起起伏伏;另一边是宽窄不一的河岸。建设者们硬是在这里,用汗水与智慧,像绣花一样,在河岸与山体上,绣出了一座富含历史文化意义的公园。据统计,公园仅在绿化方面,就栽种各类树苗5000棵、花灌木近10万株,地被植物1万平方米。为了突出绿化效果,又在其间穿插了24根8米多高的节气景观石柱,通体白色,每根代表一个节气,上刻与节令有关的图案、谚语,既大气美观,又体现出传统的农耕文化元素,更增添了此山此水此景的历史厚重感。

参与公园修建的工程师康明,回忆当时的建设场景时,说出了工人们编的一句顺口溜:渴饮山泉水,累卧乱石滩。由此可知,修建公园的艰难程度。

一位打此路过的外地游客告诉记者,古(弓鱼)公园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清姜河畔的文化明珠,雕刻、雕塑不少,几步一处,就连脚下的路面也不放过,想细品这里的文化元素,需要花费半天时间哩。

声 音

关爱民生的行为最美

微言

如果您居住的小区,周围500米内就有小公园,您就不会为无处健身休闲而发愁,大可尽情释放生命活力。

这不是梦想,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宝鸡市区大大小小的公园、游园已有60多处。这些公园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刷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小公园亮相。

小公园,大民生。看起来极为普通的一处游园,却解决了市民健身的大问题,让百姓在怡情悦性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用百姓的话说,就是每一个小公园都是爱民为民的结晶,改善的是环境,拉近的却是党心民心。

打造美丽宝鸡,既需要天蓝水碧、林丰地绿,更需要憩有场所、游有去处。这不仅是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为本的直观注解。

生态文明不只是一个符号,更是一种形象和资产。天地之美、家园之美,在于自然的馈赠,更在于后天的努力。只有心中装着百姓,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会多做得民心、顺民意之事,才会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办成一件实事不易,既需要科学的思维、巨大的投入、不懈的努力,还需要克服种种困难,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和毅力,苦干实干巧干。民有所需,则寝食难安;民有所急,则立说立行。这一切都离不开正确的政绩观支撑,有了这种理念,就会广思民生之策、大兴民生之举,用一串串实事好事践行群众路线。

美丽宝鸡,美在经济、美在社会、美在文化、美在历史、美在环境。所有这些美中,心系百姓、关爱民生的行为无疑是最美的。呼吸新鲜空气、拥抱优美环境、畅享生命真趣,不仅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更是宝鸡人共奔小康的希望所在。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同德建设一个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好家园。

市民观点

市民丁明远:

希望生态公园越来越多

我是看着古 弓鱼公园一点一点修建起来的,太美啦,像神仙待的地方。咱们宝鸡修建公园十分注重品位,这几年打造出了许多精品游园,让老百姓出门就有休闲的地方。我常夸宝鸡的山水美,尤其是古 弓鱼公园,还是一个天然氧吧。我希望这样的生态公园越来越多。

市民何明:

让生态与文化齐飞

我十分喜欢有文化内涵的公园,让人流连忘返。古 弓鱼公园利用秦岭山水,顺势而为,又把宝鸡灿烂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有了文化元素,山水就有了更强的生命力,绿色就有了更多的表现力。我越来越觉得,咱宝鸡的绿化工作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王怀宇整理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石宝军摄)

上一篇:宝鸡休闲旅游年文化旅游节启动 3大类17项… [2015-07-06]

下一篇:太白山将举办多场消暑主题活动 [201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