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江南古镇——乌镇的奇特印象(眉县 吴乃良)

编辑:王枫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31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盛夏六月,我如愿以偿地探访了号称江南六大古镇的乌镇,美滋滋地领略了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神韵。当你走进乌镇,跃入眼帘的是葱茏的竹林,悄然流淌的小河,弯弓如月的石桥,悠然漂荡的小船,依河而筑的古色古香的民宅,还有那南来北往摩肩接踵的人群,活生生一幅古朴、明洁、幽静而又欢腾的壮美画卷。
  乌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属的桐乡市管辖,有着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等多顶桂冠。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风雨沧桑,但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原有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临河筑屋、河埠廊棚、水镇一体。传统的商贸、民居、餐饮以及文房四宝、竹艺、扇艺、木雕,还有那原始印染织布等商铺店面一家挨着一家,就是那些曾经在乌镇历史上显赫一时商铺、当铺、药铺等都以原本的风貌向世人呈现着。
  慢慢地走,细细地品,乌镇相比我们北方的古镇确有其独特的地方性奇观。
  乌镇碧水环绕,街道、民居沿溪、河而建,最为典型的是人称“水阁”建筑,这“水阁”其实就是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石柱深植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上搭棚顶,四面围墙形成居室,开门即河,即可取水,这水阁冬暖夏凉,是乌镇民居建筑的独特景观,乌镇人就这样世世代代随水而生,伴水而眠,由此而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乌镇自古商贸发达,千百年来形成的“廊棚”、“美人靠”更是体现了水岸人家的人文情怀“廊棚”其实就是在店铺、民居门前用木柱搭建起的带屋顶的长廊,一色鱼鳞黑瓦盖顶,行人来往无日晒雨淋之苦。临河一侧建有背靠长凳,既供人歇息,又有护栏作用,人们美称“美人靠”。当你漫步在乌镇千米廊棚上,抑或是坐在“美人靠”上小憩,看着那黑瓦粉墙的民居倒影在不停晃漾着的小面上,还有那不时漂来的装着丰收,也装着欢乐的小船,你会倾倒在这水乡古镇的迷人神韵之中。
  据说乌镇有100多座古石桥,在中国古镇中首屈一指。形状各异的古桥连结了四通八达的镇河,每座桥都拥有自己的故事和个性。桥既是乌镇的独特景观,又是乌镇水乡的精美符号。
  乌镇文化底蕴深厚,据介绍,自宋至清共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最值得乌镇人引以自豪的是一代文学巨匠茅盾(沈雁冰)生于乌镇并在乌镇启蒙度过童、少年时代。现在这里建有茅盾纪念馆,即“立志书院”,书院正门上悬“有志竞成”牌匾,启迪人们胸怀理想,成就事业。
  乌镇虽小,但颇具宗教色彩,位于镇中广场的修真观颇具规模,香火甚旺,奇特之处是山门正上方挂有一特大算盘,两侧柱联“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正堂柱联“红日无私贫富一般照顾,青天有眼善恶两样对待”,极具警世意味。在修真观的对面有一座不大的戏台,据说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赐建,现在每天有短小精悍的桐乡花鼓戏曲演出。据说这里经常演“罚戏”,就是凡有人损害了公众利益或做出有悖常理的事情,犯了众怒,当事人得按习俗出钱请戏班子在神前演戏,以示惩罚,以示悔改归正之意。这不失之为解决纠纷,弘扬正气,创造和谐的一种好办法,难怪你踏着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人头攒动,各忙其事,街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门前坐着挂满笑容的安祥老人,是多么的和谐安康啊!乌镇不仅是“小桥、流水、人家”,她还如一叶古朴的小舟,漂荡在历史的长河中。乌镇美的东西很多,乌镇的“三白酒”甘味香甜,乌镇的烤花蓝布,秀气典雅,乌镇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流水哗哗,碧水悠悠,流遍千家万户。乌镇处处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上一篇:辘轳的故事(宝鸡 张丛笑) [2011-07-27]

下一篇:忆著名新闻人范敬宜(宝鸡 雷明德) [201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