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走进宝鸡>宝鸡旅游

大水川 奇迹是怎样炼成的?

编辑:于明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5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大水川,这个一年前许多宝鸡本地人也没听说过的地方,仿佛变戏法一样,一下子就声名鹊起,成了名扬全国的旅游度假区。创造了当年投资建设,当年接待游客 130多万人次(包括灵宝峡景区)、实现旅游收入过亿元的奇迹!
 
 
  许多搞旅游开发的大腕来到这里,也被惊得合不上嘴:“奇迹!”“震撼!”因为在经济界,旅游开发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几乎人人皆知。
 
  大水川开发到底有什么奥秘?他们的奇迹是怎样炼成的?
 
  政府 +市场荒山也能变金山
 
  大水川位于陈仓区香泉镇,这里是典型的西部山区,山大沟深,信息闭塞。然而,正因为如此,这里保留了大自然的旖旎和奇特、秀丽和壮美。长期以来,这里就是驴友们的天堂,每到周末,省内外的旅游爱好者就会成群结队来欣赏这里的美景。可是,风景不能当饭吃。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直靠极其有限的山地和干杂果为生,即使到了今天,许多人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时间进入了 2014年,宝鸡市旅游工作会召开。时任陈仓区区长的苏国宝全程参加了会议。一路上,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旅游产业无疑是陈仓区经济发展的短板,这个短板怎么补?突破点在哪里?
 
  陈仓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杨继晓也在挠头:和全市其他县区相比,陈仓区文化旅游资源本来就有限,原有的钓鱼台景区因为归属地变更,现在已经不归他们管;拿得出手的景点只剩下吴山景区。可吴山因为开发体制一直没有理顺,一时半会儿难有生机。
 
  没有景点依托怎么搞旅游开发?摆在陈仓区人面前的问题几乎是一个死结!
 
  就在这个时候,那些纷至沓来的驴友们给了他们灵感!大水川!驴友不嫌山大沟深,不嫌道路艰难,把这里当成“人间天堂”,一定有戏。这样的资源不利用起来,简直就是浪费!
 
  可光有资源还不行,要形成产业,还得有投资,得有人去做这个市场!
 
  而此时,还有一个人正在大水川流连忘返。这个人,就是育才集团董事长史军辉。
 
  育才集团是我市一家以玻璃制造、地产、建筑、物流为主产业的集团化企业。近年来,由于地产、物流等市场疲软,集团发展遇到瓶颈。企业如何实现长远发展,完成产业转型?史军辉把目光投向了旅游业。他从驴友们的脚下看到了大水川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同的价值发现让“大水川”这个在大山深处沉睡了千年的人间美景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说,这是对西部山区现有资源的再认识,是一次旅游资源的大发现!
 
  政府有资源,有开发的意愿,企业有资金,有投资旅游业的决心,双方一拍即合。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陈仓区委、区政府和育才集团多次专题研究如何开发的问题。最终,一个由政府出资源,企业来投资,双方共同受益的合作框架形成了。就这样,集开发与保护、旅游与扶贫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开发项目——大水川国际旅游度假区逐渐明晰起来,整个项目包括大水川、灵宝峡、九龙山三大景区,总规划面积 90平方公里,总投资58亿元,由育才集团出资建设、经营,前5年主要是建设期,政府从第 6年开始从收益中分成,此后,逐渐递增,最高不超过 49%。 40年后,整个景区归政府所有。
 
  至此,沉睡的荒山变成了金山,披上了彩霞,千年草场成了梦想开始的地方,山上的沟沟壑壑都成了开发者眼里的金矿。 2015年 5月 11日,陈仓区政府和育才集团正式签约,随后,上百台大型机械开进山里,寂静的大水川来了上千名建设者,一下子热闹起来。
 
  实干 +营销当年引来百万客
 
  这是陈仓区补足短板、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他们主动作为、抢抓机遇、寻求突破的神来之笔。昔日的荒山成了吸引巨资的优质资源,成了发展旅游产业的突破口,这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能力!
 
  区委书记苏国宝说:“旅游产业发展对提升第三产业、改变陈仓区第三产业滞后的局面意义重大,有助于提升陈仓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变西部山区群众的生活,一定要抓实抓好。”
 
  方向明确了,就需要实干来落实,就需要资金来保障。
 
  陈仓区迅速成立大水川旅游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区长王万庆多次带领职能部门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为企业建设排忧解难。
 
  去年 7月份,投资方育才集团因为拆迁补偿问题,工作一时无法推进。事情报告到陈仓区政府。原来,开发区域除了有少量耕地外,还有荒山、滩涂、墓地等等,群众房屋也五花八门,缺乏补偿标准,工作一时陷入停滞。区上立即组织工作组,深入山区群众中间,详细掌握第一手情况,连夜研究制定补偿办法。两天后,当工作组再次来到拆迁现场时,一份关于拆迁补偿办法的红头文件也同时送到了双方手里。群众利益得到保护,企业拆迁进度得以保障,矛盾顺利化解。群众和企业对政府效能拍手叫好!
 
  其实,这仅仅是大水川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陈仓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杨继晓告诉记者,整个项目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快的建设速度,和区上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特事特办分不开。他说,就拿立项审批环节来说,按照正常节奏,没有两个月办不完。但是,为了支持发展,区政府相关部门从人力上加强,大家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工作,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项目的立项审批手续。这样的速度,创造了陈仓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录。与此同时,区上从各方面对景区开发予以支持,先后为景区开发争取项目资金 2000多万元。
 
  再说投资方育才集团。为了支持景区建设,他们调动了整个集团的资源,无论是人力还是组织领导,是机械还是资金供应,集团都把这个项目建设摆在了首位。史军辉在动员会上说,进军旅游业,开发大水川项目,是育才大转型、巧升级的生死一战,是没有退路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有了这样的决心,集团上下“火力全开”。去年 11月,山里的温度已经到了零下十几摄氏度,滴水成冰。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他们用炭火保温;他们的工程进度按天计算,工人工资现场发放,当天工程任务必须完成。用育才人的话说,就是“不完成任务,不下工地!”
 
  从去年 5月 11日签约到现在,短短一年多时间,他们完成了近 20亿元的投资,灵宝峡景区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开园的目标,大水川景区也在今年 4月 28日开园迎宾。如今,他们正开足马力建设九龙山景区,力争早日把整个景区打造成国家 5A级景区,打造成陕西综合性城际运动休闲体验区。
 
  光有基础设施等硬件还不行,旅游开发最重要的是市场。为此,育才集团从建设之初,就同步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开发。他们派出 120人的营销队伍,跑遍了全国大大小小上千座城市,完成了和 4600家旅行社的对接。在此过程中,他们把“大水川”的宣传渗透到了全国。“现在,国内每天给我们发团的旅行社都有四五十家,节假日就更多了,住宿需要提前两周预订。”育才集团副总、大水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韩小强说。
 
  旅游 +扶贫风景也能当饭吃
 
  这不仅是旅游开发,还是一次扶贫开发,是一项全域性的脱贫战略。
 
  从一开始,陈仓区政府和育才集团就把扶贫工作纳入到了大水川旅游开发之中,约定为当地贫困户优先考虑岗位,优先为当地贫困户安置餐饮等摊位,实现当地群众由“输血式”脱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
 
  在项目实施地香泉镇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梁有军告诉记者,他们村原来出山的路只有 3.5米宽,现在,不仅变成了宽畅的旅游专线,还给他们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村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开起了小旅馆,农家乐有 20多家, 80多名群众在育才找到了工作岗位。 58岁的村民袁涛告诉记者,他这么大岁数了,做梦也想不到家里还能开上旅馆,办起农家乐。现在,他们家有 18张床位,几乎夜夜爆满。他家请的农家乐厨师每月工资都拿到了 5000元!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儿子又买回来活动板房,要紧急搭建房屋。“要住宿的人太多了。不建不行了!”
 
  贫困户和麦换家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自从办起了家庭旅馆,他的脸上有了笑容:“咱这儿条件差,周内住的人少,周六、周日满员。一月挣 3000元差不多。如果能有贴息贷款,我还想扩大规模。”看镇上领导在场,这个被贫困压怕了的农家汉子急急地抛出了自己的想法。
 
  育才集团副总韩小强告诉记者,项目一开始,他们就把岗位向当地群众倾斜,到现在,他们已经在建设、保洁、服务、票务等各个岗位招录了 2000多名周边群众。免费为 60户贫困户 300多人建起了搬迁新房,支持开办农家乐 60户,带动就业 700人,为 120户群众免费提供了农副产品自销点,南由古镇还为当地群众提供 79家餐饮点位,解决劳动力200余人。
 
  32岁的王富代在旅游大开发之前,因为家里没有出路,一直在南方打工。听到家乡旅游大开发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回到了家。他和妻子开发当地已经失传的特色小吃“豆腐馍”,大受游客欢迎,开业仅仅 3个月,王富代说,“比在外面干一两年强得多。”“旅游大开发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收入等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带来了山外面的文化,带来了新观念。大家再也不愿意穷在家里混日子了!”南峪村村主任袁志成说。
 
  40岁的杨雪玲和她的一帮子姐妹现在每天按时到景区上班,她们是景区第一批录用的服务员。这些从没有离开过大山的妇女们现在也开始说普通话,当上了上班族。问她们的感受,她们一个个笑逐颜开:“现在才感觉活得有意思。待在家里实在是没意思透顶了。”“有了旅游开发,我们许多群众今年就可以实现脱贫!”当地村干部信心满满。

上一篇:凤县:秦岭花谷醉游人 [2016-04-05]

下一篇:“五一”小假期,休闲娱乐好去处——古弓… [2017-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