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杂文荟萃

和尚的吃饭问题(狄马)

编辑:网枫 来源:三秦杂文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0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中国人对待神的鬼态度,有点像对待官吏的态度。官吏有时候不办事,但出于安全考虑,小民百姓见了也要给点好处,说两句恭维话,因为他手里有伤害能力。这就和百姓对待鬼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相类。“信其有”没有什么坏处,顶多花两个香火钱,但“信其无”就容易得罪鬼神并招来杀身之祸。因而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是怕万一信错了,或压根儿就没有鬼神,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就完全落空;“也不可不信”是怕万一真有鬼神,自己的“不信”就可能惹恼他并招来报复。最好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以革命的两手对待反革命的两手”,说到底,就是将信将疑。

  在中国最大的神当然是佛,佛是“浮图”或“浮屠”的简称,它的本意是“觉悟”或“觉悟者”,意指一切修行证果的行为。但实际上在中国真正因为信心不足,灵魂不宁,或渴望通过求神拜佛参悟生死而走进寺庙的很少,大部分人是求儿女,求婚姻,求升官,求发财,求房子职称,甚至有求佛帮忙泡妞、包二奶,甚或杀人放火不致东窗事发,或事发而但求贪赃枉法保释出狱者……这些事本来都是官吏管辖的范围,但因为衙门难进,或知道进去也没有用的,都改由神佛接管。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佛就是最大的,也是最后的官,相当于美国的联邦最高法院。如果在这儿也办不了,那就只能等死,上吊,抹脖子了。好在庙门口虽然也有“四大天王”,但这“F4”基本上不管事,连身份证也不登记一下,拿的武器虽然可怕,但都是冷兵器,比不上武警战士的微冲,“功德箱”旁边的老汉也常常和颜悦色,充满期待,不像衙门里的人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因而人们热爱寺庙甚于热爱衙门,热爱和尚甚于热爱官僚。

  当然给寺庙捐纳毕竟不同于给官吏行贿。给官吏行贿是不能讲条件的,给寺庙捐纳有时还可以讲讲条件。比如,布施者可以根据自己所求事的大小许下钱数,并讲明事成之后定来还愿,还款日期一般是过庙会的日子。言下之意说,如果事不成则一切免谈。因而中国人的求神拜佛与信仰无关,与一个人的灵魂提升无关,他们说的某神佛“灵验”,就是指办事能力强。那些香火旺盛的寺庙一定住着一位办事能力强的神仙;反之,就说明这座庙里的神仙办事能力低下。前两天应朋友邀,去五台山玩,发现山上好多寺庙的香炉是由纯铜制作,金箔镀成的,导游说,其中好几个都是香港一位姓黄的企业家捐赠的。说的是黄大款来寺庙烧香,给佛许下愿心。言明,如果三月之内,我的企业能挣到三千万,就拿一千万给你重塑金身。回港后他果然亨通,很快就赚得钵满盆流,于是就拿出一千万塑了金鼎。你看这种许愿多么像“签合同”,还愿也不应叫还愿,而应该叫“事后分成”,当然“事后分成”也好,因为它能有效地避免一种风险,那就是“拿了钱不办事”,如给官员行贿经常遇到的那样。

  我是从不烧香拜佛的,到了寺庙一般也就看看风景而已。在我看来,如果这座庙里真住着一位“好神仙”,那么,只要我的行为符合公义,行得端立得正,即使你不给他布施,他也会保护你;如果我的行为不符合公义,等待我的就只有惩罚,即使布施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这座庙里住的是一位“坏神仙”,他才会像一个黑社会头子那样暗示:你给我贿赂,我就保护你,你不给我贿赂,我就不保护你;给我烧的香越高,我的保护力度就越大,烧的香越低,保护力度就越小。请问,这样的“神仙”和妖魔鬼怪有什么区别?因而在五台山,导游问我,你怎么不拜佛?我说我是一个罪人,我不想在自己的“原罪”之上,再加上一个“拉佛下水”。

  回家后,我把我的这个观点说给我的岳父听。他不同意,说:这是老天爷留给这些人的一碗饭,都像你这样,和尚尼姑还怎么活?我不服,请教一位管宗教的朋友,他说,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过去的寺庙是有庙产的,庙产主要是土地,寺院里“农禅并重”,和尚们都得下地干活养活自己,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土地收归国有以后,寺庙里没有了土地——其实不光是寺庙,全中国人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一个人拥有哪怕一寸土地——和尚们的吃饭就成了大问题。于是寺庙的主持都不念经了,主持念经,庙里的和尚吃什么?主持的工作就是化缘,说明白点,就是拉赞助。和现在的大学校长业务性质一样。

  当然收门票,拉赞助,弄点香火钱,都不算什么,最严重的是把寺庙当成公司以后的借佛掠财。在五台山,同行的老莫告诉我,现在寺庙骗人,花样奇多。有一回,他和几个朋友到少林寺玩,看见一本印刷精美的佛经,就想买下来,问旁边的和尚多少钱,答说10块,他当时没有零钱,就递给这个和尚一张一百元,书拿上等着找钱,谁知这个和尚双手合十,说了一句“佛门禁地,不找零钱”,弄得他哭笑不得。同行的一个朋友很气愤,想找这个和尚打架,但一想人家是少林寺的,你能打得过么?只好忍气吞声,骂了一句释永信的妈作罢。

  佛教徒常说他们吃斋念佛是为了度化世人,可站在庙门外,我常想:庙里的和庙外的究竟谁度谁呢?守着功德箱的老汉,还有那些一边敲着木鱼,一边吃着供果的和尚,他们有资格指责世人六根不净吗?人生在世,有千般美妙,万般乐趣,但有一个大麻烦,就是要天天吃饭。人生的大半烦恼不都是由此带来的么?那么,你吃着别人的饭,就不用再标榜超凡脱俗了。享用着施主的供养,又指责他们贪嗔痴慢,可他们不贪嗔痴慢,你吃什么?你的清静无为建立在我的出力流汗基础上,也就是说,你的烦恼我替你担着,这还能说是你度化我么?要不,你也来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看看?

上一篇:面对智利,我肃然起敬(商子雍) [2011-10-19]

下一篇:文学的先锋性哪里去了?(狄马) [201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