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房产汽车>房产信息

住建部数据透露重要信息 你交的公积金可能被用了

编辑:志军 来源:融360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9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3月以来,以北京为首的各热点城市相继收紧房贷政策,就在这两天有消息称北京部分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上调10%,二套房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1.2倍。随着贷款利率、首付的不断提高,商业贷款的优势逐渐减弱,不少人开始倾向使用公积金贷款。实际上,随着整体信贷政策的调整,公积金贷款这边也出现了差异化的调整,融360房贷君分析后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

1、公积金贷款首付提高

跟商业贷款类似,提高首付比例是公积金贷款收紧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去年的时候,广州就提高了首付比例,规定首套房首付为30%,已经有1套房但无住房贷款记录的或已结清的,首付为30%,已经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没结清的,首付为70%。

不仅是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部分二、三线省会城市也调整了首付,比如西安,不仅根据购房套数、还将购房面积作为贷款首付的依据,规定:首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面积在144㎡(含)以内的自住住房,首付下限由原来的20%提高到25%,购买144㎡以上的住房,首付下限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对第二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按照面积不同,首付比例分别不低于30%(没有变化)和35%(原比例不低于30%)。所以城市间对于公积金贷款首付的调整差异化较明显。

2、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

降低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也是主要手段之一,比如上海去年11月下调了二套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认定为第二套住房的,家庭最高贷款额度调整为80万元(个人最高额度调整为40万),有补充公积金的调整为100万元(个人调整为50万)。南宁公积金管理中心规定,首套房的贷款最高额度为60万元,二套房或者第二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最高额度由60万元调整为45万元。总的来看,有城市只调整了二套房最高额度,有的首套房、二套房都做了调整,具体跟各自城市公积金余额有关系。

3、执行认房认贷

认房又认贷的方式同样让部分购房人倍感压力,比如重庆规定无住房且无贷款记录的购房人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的,才算首套房,有一次及以上贷款记录或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均不属于首套住房范围。同时还规定暂停主城区非首套住房的公积金申请,严苛程度比商业贷款有过之而无不及。

4、限制公积金贷款次数

在上面政策的基础上,有城市直接限制了公积金贷款的次数,比如南宁、西安等城市都规定不能办理第三次及以上公积金贷款申请。而且即使可以申请两次公积金,贷款首付、利率都会有差异。

为何公积金贷款政策会收紧?

前些天,住建部发布了全国住房公积金2016年度报告,根据上面的数据显示,全国共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12701.71亿元,个人住房贷款率(个贷率)达到88.84%,从2012年以来,公积金个贷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其中在2016年这一年,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贵州这8个省市个贷率超过100%,早已超过了85%的警戒线。高个贷率给购房人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申请公积金需要排队等额度,去年下半年已经有城市出现公积金放款难,一般情况下,如果某个城市个贷率超过100%,放款速度会变慢。也就不难解释为了抑制过快上涨的个贷率,部分城市出台限制公积金贷款放款的政策。

低收入人群公积金交的多,但贷款使用率低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2016年北京、上海、广东,低收入人群分别占比53.1%、57.44%、68.99%,但在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中,这三地低收入人群占比分别为30.6%、35.36%、26.64%,说白了就是没钱的交公积金占比最高,但是真正使用了公积金贷款买房的却没那么高。

不难看出,城市间公积金贷款政策差异化比较明显,在房价相对高点的城市,像北京,光首付要上百万,剩下好几百万要申请贷款,仅靠120万的公积金额度买房显得不太现实了,对于一些经济能力有限的购房人来说,只能放弃公积金,选择贷款利率更高的商业贷款。

经济能力好的更有资本使用公积金贷款,多数人是采用申请商业贷款,提取公积金还商贷的方式。而那些买不起房或没有买房资格的人,靠提取公积金租房,融360房贷君(fangdai123)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人,不过每月1500元限额只能抵消部分房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租压力。

总的来说,在信贷环境整体趋紧的背景下,热点城市,特别是个贷率较高的地区,会针对公积金贷款、提取调整限制政策,而账户余额充足、个贷率没有超过警戒线的城市,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调整。融360房贷君建议,公积金作为职工的个人资产,一定要活用起来,买房尽量使用公积金,租房、装修、交物业费,也可以适当提取公积金,不过有些城市公积金余额会影响贷款额度,如果还未使用公积金贷款,以后有购房打算的人要注意,及时咨询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以免影响贷款申请。

上一篇: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 122人被问责处理 [2017-06-09]

下一篇:房企5月业绩坐“滑梯” [2017-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