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汉风唐韵中的故乡——文武兴平

编辑:张艺龄 来源:宝鸡通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9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兴平是我的家乡,是我身上永远撕不去的标签,永远抹不掉的烙印。
 
  兴平是一个好地方,地处八百里秦川的白菜心,境内一马平川,陇海铁路和县城南面是海拔400米左右的平原,北面被当地人称为北莽山,但实际上那只是一大片海拔500米的黄土台塬,塬上的绝大部分地区也都和塬下一样,是数十里平坦肥沃的土地。前些年,当地的领导经常把兴平的地名解释为“兴旺工业地、平原米粮仓”,实际上,兴平不产大米,小米也很少,主要的粮食是小麦和玉米。兴平现在的名字来源于唐朝,在唐以前,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大名叫金城,有两个很没有意思的小名叫犬丘、废丘。唐朝初年,金城县驻扎着一支军队,在平定安史之乱时,那支打着“兴唐平叛”旗号的军队立下了首功,唐王朝就将金城县改为兴平县。
 
  在兴平的北塬上,可以远望渭河的高处,稀稀落落地散布着一个个大土堆,那基本上全都是汉唐时期的皇帝、重臣、将军和贵族的陵墓。每到深秋或初冬,塬上的小麦刚刚露出头来时,那些在衰草中互相遥望的汉唐陵阙能给人以无限的感慨,历史的云烟过后,所有的辉煌最终只是一掊黄土,只不过,你的土堆大了一点,他的土堆小了一点。我经常给人介绍,兴平的风水好,东边埋了几个帅哥,西边埋了一个美女,那几个帅哥和美女,一两千年以来,没有人表示过不服。东边,那叫茂陵,埋的是汉武帝、卫青和霍去病,西边,那叫马嵬坡,埋的是杨玉环。在茂陵,看着霍去病墓前那汉隶写的墓碑“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想一想那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纵横大漠所建立的不朽功勋,任是谁都会无比敬仰。
 
  1993年,兴平撤县设市的时候,候选的市名除过兴平和金城以外,还有一个双塔。从大人到孩子,兴平人都知道双塔,尽管南塔早就倒掉了,可一提起塔,兴平人都会说是双塔。位于城区北面的北塔,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为七层八棱的砖塔,高38.6米,底部每边长4.35米,因位于清梵寺内,塔随寺名,所以,起初就叫清梵寺塔,到宋代时,寺庙改称保宁寺,塔也就称保宁寺塔。南塔到底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又是什么时候倒掉的,我认识的人,谁也不知道,在网上也找不到资料。
 
  据说,双塔刚建起时,一个叫水塔,一个叫火塔,后来,有一个塔倒了。那么,是哪一个塔倒掉的?应该是水塔。兴平人的性格太火,缺少水的柔性和灵性,从风水来讲,倒掉的肯定是水塔,也就是那个南塔。对于这些谜,一般人无法去考证,但这样的解释却是很合理的。兴平人的性格不好,太火爆,虽说是疾恶如仇、大忠大孝,但太直率、容易冲动,所以,兴平容易出一些纵横疆场的猛将。算一算我所知道的兴平名人,西汉的李广、东汉的马援、三国的马超,甚至国民党的刘玉章,那一个个都像是一模一样的性格,都是大忠大孝却宁折不弯的人。甚至在东汉初期的一个叫董宣的文人,也是抓住光武帝刘秀的过失,宁死也不向刘秀低头,弄得刘秀只好给董宣封了个“强项令”来给自己找台阶下。
 
  兴平人的这种性格,火太多而水太少,究其主要原因,当然不是水塔倒掉了而火塔还矗立在那里,那应该是和水土、风俗有关系。兴平人一直喜欢习武,习武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打架(或打仗)时不吃亏,习武的气氛浓厚了,出现像李广、马援、马超那样的猛将也就不奇怪。如果再往前说,兴平人应该是在秦朝以前就比较剽悍,所以,在武力定胜负的春秋战国,以兴平人(那时还包括武功、扶风和乾县)为主的咸阳兵才能横扫六国。兴平人习武的习惯延续了几千年,直到现在,农村的孩子还都爱武术。许多年以前,兴平曾经有一个武术教头,他叫杨大,全县四十多万人,没有不知道他名字的。原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党委书记张志鸿曾经说,兴平的辣椒和大蒜很有名,兴平人吃辣椒和大蒜太多了,所以性格也就太辣了。
 
  按古代的说法,山之南为阳,水之北为阳,都说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咸阳的风水好,咸阳的阳气很盛。兴平和咸阳一样,因为兴平紧挨着咸阳,咸阳市区和兴平市区的距离也不过20公里。兴平人的性格当中正是阳的一面太多,而阴的一面太少,至阴或至阳都是有缺点的,阴阳相济、阴阳并举才是完整的。兴平人性格当中缺少水的灵性和阴柔,这应该是一种缺陷。就像县城的双塔,阴性、柔和的水塔倒了,阳性、爆烈的火塔一直在那里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兴平人。火是至阳的东西,它的特性是热、爆、急、紧;水是至阴的东西,它的特性是灵、柔、阴、散。兴平境内一马平川,地面上的水只有与户县分界的渭河,从山水风光来说,那也是一种缺陷。
 
  多年前,有人说,兴平市的领导和企业家应该修建一个公园,在公园里挖一座人工湖,然后在湖的旁边重修南塔,也就是重修那个水塔。那样,兴平人的性格也许就会更好一些。这几年,兴平东西两个方向终于有了两个人工湖,一个在莽山公园,另一个是邻近咸阳的宏兴码头。莽山湖里,荷花点点,湖岸上,九曲回廊让人流连,垂柳冬青诗意天成。宏兴码头和西边的马嵬驿一样,再现了上千年前渭河码头和关中驿站的繁华,成为全陕西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渭河岸边,大片大片的荷花池让人仿佛置身江南,一个个鱼池边,开着车去垂钓的人,能让浮躁的心片刻安静下来。       莽山公园
 
  兴平市委市政府前几年确定了一个城市宣传口号叫“汉风唐韵,人文兴平”,这个口号有一点问题。作为汉、唐两朝“扶助京师 以行风化”的首善之区, 兴平的文化的确有“汉风唐韵”,但“人文兴平”却有些平了,想一想,中国哪个地方不是人文之地?哪个地方的人文没有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人文兴平”应该改为“文武兴平”。兴平人爱练武,这就不用说了,尚武精神已经融入到了兴平人的性格当中,几千年来,从未改变。说到文,兴平人非常重视教育。以前,不管家里再穷,都要送孩子去上学,那些有一点文化的成年人,也都非常爱看书,兴平的新华书店,生意一直都很好。前些年,网络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的时候,在兴平的街头,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书报摊,在其他县城,大概只有在邮局才能找到。虽然说,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有文人,也都有爱习武的人,但是像兴平人这样,老老少少都把看书和习武两件事看得如此重要的,却是比较少的。
 
  西安钟楼上有一幅对联“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三千年历史中外名城”。西安、咸阳、兴平,都是文武胜地,在新的历史时期,文的修养和武的精神熏陶下的西安人、咸阳人和兴平人,应该有一些更大的作为。
 
  作者:宝鸡人民广播电台 王枫

上一篇: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壮美宜昌 [2019-09-19]

下一篇:凤凰飞过的地方——神奇宝鸡 [20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