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家乡的二月二(宝鸡 王发建)

编辑:杨光 来源:宝鸡杂文散文荟萃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30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元宵节在绚丽多彩的焰火中慢慢远去,二月二正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一到,和风送暖,万物复苏,雨水渐多。在苏北老家人们把二月二叫做春龙节。二月二,这天晚上孩子们成群结队出门绕火把,在家乡又称火把节。小时候,过二月二是一年中最快乐的事,正月还未结束,我们便天天掰着指头数,盼着二月二早日到来,认真做着过节的一切准备。
      二月二这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和大哥就被母亲叫起来去打簸箕。母亲从锅底下里掏一些草木灰,盛在簸箕里。找了一个木棍子,领着我们到房前屋后,一手端着簸箕,一手拿着木棍,在簸箕底下敲起来,当当当,当当当……口里念念有词:“二月二,打簸箕,大虫小虫坡里去。”随着有节奏的敲击声,草木灰均匀地撒在了自家的屋沿底下。我和大哥觉得很好玩,跟在母亲后面嬉闹。回到家里,母亲先到堂屋里用草木灰画些圆圈,里面放上铜钱。又用簸箕草木灰在院里圈圈,里面放上了高粱、玉米,小麦等五谷杂粮。撒布青灰折子时,母亲边撒边念叨:“二月二,龙抬头;大折子满,小折子流。”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早上祈福完了之后。母亲便给我们下头天晚上包好的荠菜饺子,满口留着醉人的清香。
      白天,调皮的我在学校里心思早已飞出了窗外,盼着晚上吃豆子、绕火把……中午放学,我们和一群小伙伴爬上高高的梧桐树采摘梧桐悬铃。梧桐树球摘下来后,我们把它们泡在煤油里,制成了火球.(那时,家乡还未用电,家家都用煤油灯,因而煤油较为普遍,制火球很方便),还有的小伙伴干脆用麦秸秆杆捆扎在木棒上,制成火把。
      天一擦黑,母亲从粮缸里舀一瓢玉米和一瓢黄豆,放在锅里炒起来。火苗在锅门口呼呼地向上窜,照在母亲的脸上,溢满了快乐和坚毅。锅越烧越热,玉米、豆子在锅里啪啪作响,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母亲一边炒,嘴里一边念叨“金豆开花香,龙王升天上,兴云布雨忙,五谷丰登祥。”我趴在锅台上,眼巴巴地瞅着锅里金黄的玉米和豆子,馋得直流口水。玉米、黄豆终于炒熟了,母亲盛到筛子里。来不及放凉,我就抓上一把出门,约小伙伴们一起绕火把。
      孩子们带上各自准备好的火把、火球来到田野里,点上火开始尽情地玩起来,我用脚踢火球,火球在地上滚,相互追逐着、嬉闹着。火球上的煤油烧干了,回家浇上煤油接着玩,火把烧完了便回家继续捆,田野里到处是欢笑声。我们玩累了,就干脆躺在田野里,看流星从天空划过,听老人说那是武艺高超的侠客在天上行走,于是便幻想着将来自己也能成侠客在天上行走,在天上耍火把。夜已深了,田野里耍火把、火球的人渐渐少了,欢笑声渐渐隐去,家里的大人们开始来找各自没有回家的孩子,呼唤乳名的声音在夜空中传得很远……
      小孩子玩劣,不谙世事,却不知二月二这些民俗为何义?心里只想着能吃上满口留香的豆豆和好玩的火球、火把。其实,稍长才知道这打簸箕、画粮囤、炒豆豆是有些来历的。春天来临,百虫活跃,疫气流行,“打簸箕”意为防毒虫猛兽入家,又为阻晦气入室,晚上用火把驱除邪气,照亮一年好光景。至于“炒豆豆”,这里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呢。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世事沧桑,年味渐变,二月二的味道也渐行渐远。离开家乡20年了,可每当二月二来临,我会很自然地想起家乡的二月二,和儿时那段快乐时光,特别是读到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二月二日》诗:“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常让我泪湿满襟。
      因为,我的根在家乡,我的血脉在家乡。

上一篇:陈静比窦娥还冤(宝鸡 王天云) [2011-12-30]

下一篇:白藤湖记(宝鸡 王维新) [201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