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文化教育>人生智慧

助人何必曾相识

编辑:王莉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5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古往今来,助人的例子举不胜举: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从小就刚强正直、乐于助人。12岁那年,他的一位小伙伴的父亲死了,因无钱安葬,全家痛哭不已。窦建德知道后就瞒着家里,将自家的牛卖掉,买了棺木,帮助朋友安葬了父亲。窦建德的父亲知道儿子将家里的主要财产卖掉后非常生气,还痛打了他。窦建德说:"我们失了一头牛,却帮朋友尽了孝道。这样做没有什么错。"

  南朝梁天监年间,有位五经博士叫严植之,学识渊博,品格高尚。有一天,他在江边偶然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衣服破烂,面目浮肿,询问之后得知此人姓黄,是荆州人,因家贫外出帮工。近来身患重病,被急于赶路的船主抛在岸上。严植之就将此人接回家中,为他治病。一年之后,姓黄的病人康复了,为了感谢严植之,他双膝跪地,恳切地表示愿留在严植之府中终身充当奴仆,以报答救命之恩。严植之谢绝了,并取出钱和干粮,让他回自己的家乡。

  徐特立老人在长沙师范教书时,对贫苦学生总是尽力帮助,为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当时在此求学的田汉,因父亲早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徐老就为他买书、买蚊帐,使他得以安心学习,迅速成长。后来,为官清廉的姜济寰丢掉官职后无以为生,徐老就把长沙师范校长的位置让给他,自己到别的学校教书。在他的感召下,姜济寰先生后来成为共产党的朋友。长征途中,徐老将仅有的一张御寒羊皮送给身体较差的谢觉哉老人,组织上分配给他的一匹马他也很少骑,总是将马让给有病负伤的同志骑,自己却坚持步行。

  毫无疑问,这些助人的人都在无私地"舍",那他们又得到了什么呢?答案很简单,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舍得"是充满禅意的两个字,禅是很玄的东西。舍得之后,方能淡定从容。正确取舍的前提在于心里知道孰轻孰重。舍得的精髓在于"舍"的态度,依依不舍之"舍"不是舍得之"舍"。

上一篇:幸福的归宿 [2012-01-05]

下一篇:水至清则无鱼 [201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