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桐花

编辑:张艺龄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6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我的晓园亭子边有一棵梧桐树,清明前后便开放紫绛色的喇叭花,宛若一朵朵云霞。一边绽开着,一边纷纷飘落,又在地面上铺了一片彩锦,让人不忍清扫。树杈上有喜鹊筑的老巢,高高地擎在半空,喜鹊成天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叫着,像演奏一支无主题的乐曲。
 
  十多年前修缮屋舍院落时,也是这样的一棵合抱粗的梧桐树,长在屋前门旁,因出入碍事就砍掉了。再说,伸向屋顶的巨大枝条揭开了瓦片,造成屋漏的隐患,不得不予以清除。那一截伐倒的粗壮树干,便随手让它躺平,搁置在甬道旁,当成了天然的座椅。脚边有一溜黄亮亮的矢车菊,苦香苦香的,十分惬意。风吹雨打日头晒,树干的体积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浓缩,天长日久就化为腐殖土了。
 
  即使当初掘了树根,它伸延到周围的须根仍然活着,不屑于存在于地下的黑暗中,不时地探出奇倔而生鲜的嫩芽,让被砍伐的老桐树的基因复活在阳光下。要么在石板狭窄缝隙里,要么顶翻了地面上铺设的砖块,不屈不挠地露出头来。一次次地将它掐掉,它又一次次地向上生长。真是不明白,那么稚嫩的绿芽,怎么能有那么大的气力和执念,撞开生硬而沉重的障碍物,为了吸吮一缕灿烂的阳光,沐浴点滴清新的雨露。要是不及时清除,它也会长成前辈那样的参天大树,这当是毫不含糊的自然法则。躺倒在一边的老桐树,因为被切断了与大地的联系,才渐渐萎缩而腐朽的。亭子边的这棵大桐树就是明证,是在贴地面的根部横断面一侧,由一株嫩芽自由自在地生长,十多年功夫竟然长成前辈的样子。
 
  如今,这棵大桐树又面临着被砍伐的境遇。它的庞大树冠掩蔽了半院落的阳光,使得屋舍、院落不那么豁然开朗了。在骤风暴雨中,它的巨大枝条容易折断电线,妨碍着主人的日常生活,甚或引发火灾。此外,它隆起的根块挤占了亭子地基的空间,砖木小瓦结构的古式亭子被掀斜了,眼看就有倒塌的危险。还有,它粗壮的树干在潜移默化中膨胀,几年工夫竟然将葡萄架的石墩向外挤出几寸,威胁葡萄架的安稳,而且完全掩蔽了葡萄树的光线,使其萎靡不振,葡萄也逐年越结越少了。大树底下不长苗,是这个道理。
 
  而桐花是那么绚烂美丽,尤其是留在主人记忆中的情感挂念,是轻易抹不去的。桐花含苞欲放时,如同洋槐花、杜梨花以及荠荠菜、苦苣菜、蒲公英、茵陈等野菜一样,曾经让我饥肠辘辘的童年得到温饱和快乐。那种苦涩伴着香甜的日子,一直再现于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的梦中,不管远走天涯海角,还是焦虑与亢奋,得志与失意,如同生命的底色都会反复浮现于思绪中,常常让人泪流满面。
 
  桐树,比起槐树、榆树、松树、柏树、桑树、椿树、杨树、柳树或柿子树、桃树、杏树、苹果树等,是一种快速成长的树种。它从幼苗时就挺拔端正,直指天空,茁壮茂盛,叶片宽大,开紫绛色花,结的却是铃铛似的不可食用的果子。花蕾能做桐花麦饭或菜馍,也并不被常人所熟知。它是先开花后出叶,一树花影到一树翠绿,到了夏日愈发浓荫如伞,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在汗流浃背时乘凉的好去处。它往往生长在院落一角,或田间地畔路旁,不占用耕种的田地,以免影响种植庄稼的收成;不被牛羊牲畜啃掉或是让砍柴人顺路斫走,就是万幸了。
 
  庄稼人所说的发木快,也就是成材快,在成材树群中恐怕就数桐树了。它的木质松软,分量也轻,远不如其他树种的木质紧密而性硬。人说千年的松柏万年的槐,不知老柿树哪年栽的。发木快的树种,往往易于速朽,发木慢的树种则易于高龄。在乡间,老人故去,所享用的寿材有松柏与桐树之别,阔绰人家当然是松柏,宽幅讲究四页瓦,而非窄板拼凑。庄户人家的门前,一般都会栽一棵梧桐树,与树同生死,说不定就能睡这棵桐树了。早夭的生命,通常是在几天内伐了桐树,解了板,锯末像湿润的泪珠,被棺木抬了埋在偏僻的角落里去。树和人一样,生死亦然。
 
  桐树的花期相对长一些,有时到了秋天也奇怪地开放几朵,似乎是对春时的回望。近年来,城市化的时风吹向农耕社会的最后角落,电气化逐渐普及,所谓的烟火气息变得稀薄多了。曾经拾柴烧火做饭烧热炕的情景,已经接近尾声。别说五谷秸秆和落叶柴草成了多余的废物,就是粗壮的树木枝干也没人再稀罕了,顶多是锯开用斧子斫了,整整齐齐地摞在墙角,多半是为了好看,像现代派的几何图案画。至于桐树的树干,基于现代工业化的演进,也不再有儿女嫁娶打桌椅立柜、做门窗或风箱的用场,价值甚微。
 
  朋友们到了我的晓园,都说这桐树好,高大繁茂,尤其在花季简直就是一树璀璨隽永的诗。但它正面临被砍伐的境遇,是幸还是不幸?桐树被砍伐了,树杈上的鸟巢将被颠覆无存,喜鹊们又将栖于何处,叽叽喳喳的歌唱何以听得?
 
  桐花盛开,落英缤纷。葬花词是《红楼梦》中黛玉的心境,晓园主人没有那样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际遇,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即便砍伐了眼前的桐树,十多年后,不又会从根部的横断面一侧长出一棵参天大树么?

上一篇:江南春雨 [2022-04-20]

下一篇:秦腔溯源 [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