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书梦

编辑:张艺龄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2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书梦》是继《花影》《云烟》之后,我的第三本文化随笔。内容是对累年读书、购书、藏书、写书经历的感悟和追思。同《花影》《云烟》一样,仍是一本涉及文学、历史的读书笔记。
 
  写过《带上所有的书去巴黎》的安娜·弗朗索妮认为:读书不仅是智力的,而且是感官的经历,有色彩和声响,气味和触感,肌肉和神经,记忆与遗忘,是关于心灵、时空和生命的热情诗。
 
  书籍是人类最伟大的一项创造,是著作者把自己对经验的认识和思考通过书写、绘摹而形成的独特文本。不断流逝的时光可以毁损花岗岩般坚固的人类建筑,却抹不掉书籍保存的人类记忆。书评人唐诺说,书帮助我们“在身体之外保留记忆”,并“帮助人类局部地、甚富意义地击败时间”。书籍存在的形式一直在变迁,从石质、草质、竹质、木质到纸质,甚至会以电子书取代纸质书,但书籍存在的价值仍在于它的文本内容。正如西方谚语所言:无论玫瑰叫什么名字,我们只看重它的芬芳。
 
  著作者为什么要写书?因为叙事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人类生活的统一就是一个个叙事需要的统一。西方文学理论认为,人类的世界是一个“经验世界”,高妙的文字是对经验世界的最佳描述。不讲故事、不听故事,人们简直就无法生活下去。
 
  核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对他的朋友汉斯·贝特说,他准备写日记:“我不打算发表。我只是记下事实,供上帝参考。”“难道上帝不知道那些事实吗?”贝特问。“知道,”西拉德说,“他知道那些事实,可他不知道这样描述的事实。”
 
  文本造就了著作者的思想升华和明确表达。在写出文本以前,著作者头脑里可能还是杂乱无章甚至一片模糊,一旦把面前空白的稿纸写满东西时,他就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不再一无所长,一无所有。曹丕在《典论》中断言:“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正是由于书籍的出现,使得先贤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之光超越历史时空照耀今天。书籍的流传,仿佛“文明的种子”遍播世界,随处生根发芽,繁茂大地。
 
  雨果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写道:“在印刷的形式下,思想比以往变得更易不朽,它可以飞翔,不易捉摸,不易损坏。”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书籍量产和广泛传播起到决定性作用,也使从书本获取知识和推行全民教育成为可能。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是凭借书籍搭建起来的。
 
  书籍一旦产生,就开始自己的自由发展,不仅通过各种各样的有形文本堆集出茂密如林、浩瀚如海、巍峨如山的书籍的有形世界,还可以构筑出一个可以独立于读者存在的书籍的无形世界,你读,或你不读,它都在那里,与现实世界平行并存,任何人都对它无可奈何。
 
  书的世界有准入限制。阅读是涉足这个世界的唯一途径。有了阅读,书籍就成为与食物同等重要的“读物”,一补身,一养心,人类须臾不可离。二者的区别一如海莲·汉芙在《查令十字街84号》所言:“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
 
  古人用“疏神、达思、怡情、理性”这八个字说明阅读的作用,凝练之极。罗兰·巴特认为:文本产生出来就不属于作者,任何人都可以对文本进行解读。他说:文本一旦产生,作者就已经死亡。这是因为文本已化身为作者另一种存在方式,他的灵魂已附在或永远结合在文本上了。爱德华·萨义德也认为:“文本一旦有了副本,作者的作品就是在世的,也就超出了作者控制的范围。”读者成就了文本作品的伟大,也最终成就了作者的伟大。没有读者的参与,杰作不能成为经典。
 
  阅读本质上是一种孤独的沉思活动,不读书就难以进行理性思维。人们通过阅读又产生出一个“体验世界”。这种体验,随着个体的不同,成为来源于文本世界却又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有形与无形结合的“大千世界”。
 
  经历了体验世界的人再回到经验世界,其认识能力、思考能力必然有所提高,经验会更丰富,体验会更深刻。继续循环这个过程,人的各种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米歇尔·蒙田说:“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得来的一个头脑。”往来于两个世界,徘徊在两个头脑之间,难免会有回不来或进不去的滞留。读不进去的时候,思想没有跟上书中叙述的节奏,没有抓住那根引导你走出米诺斯迷宫的毛线头,就显得傻傻的;放下书本的时候,思想还陶醉在美妙的体验世界,回不到现实,就显得呆呆的。
 
  任何阅读都是一种改写。因为读者参与了文本的解读,增添了文本之外的意义。读者对文本价值的判断特别是文学作品的理解是非常随意和主观的。这可能就是哈罗德·布鲁姆所说的“创造性误读”。这里的“误读”不是贬义词,特指读者在阅读时增加了自身的阅历和先入之见而产生的文本理解,这个意义不一定是作者的本意和期待。“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
 
  没有数量的阅读,如同进入“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故事”中的藏宝洞,只看到门口的几小块宝物,或者只见到几块垃圾。阅读量大,才会发现这里的宝藏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美不胜收,每次进入才能满载而归。没有质量的阅读,如同成年人进了儿童玩具店和游乐场,尽管可以轻松休闲、自得其乐,却不能在思想文化上同古今中外高人相遇,毫无教益,徒费光阴。
 
  关于读书、藏书、著书和出书等方面,我似乎都有过梦想:梦想能“尽读天下未见书”,梦想能“四壁图书”“坐拥书城”“家藏万卷书”,也梦想能“著作等身”、有自己的“十卷文集”,还想过办个小规模的出版社,编印装帧精美的同仁作品,年老时开个临街小书店,一边读书,一边给逛书店的读者推介我认为值得阅读的书。
 
  年轻时的梦中,真的是经常跋涉于书山,徜徉于书林,畅游于书海,直把图书馆当作天堂的模样……

上一篇:秦岭遐思 [2022-08-18]

下一篇:夏日即景 [20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