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新闻中心>西部要闻

二十大精神在三秦|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编辑:李艺航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7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我对情况比较熟悉,要当好‘红娘’,推动项目落地。”11月23日,来自中陕核工业集团的陕西省博士服务团成员张鹏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刚刚结束了在咸阳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最近,又紧锣密鼓地推进由集团主导投资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肿瘤”项目落地咸阳。

在咸阳,张鹏挂任市科技局副局长。随着咸阳参与融入秦创原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大,张鹏也摩拳擦掌,想干出一番成绩。他发挥曾在集团经营管理岗位工作的经验优势,牵头组建运营秦创原(咸阳)创新促进中心。截至11月8日,该中心引进科技企业80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计划总投资突破15亿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自2013年起,省委组织部每年遴选有工作经验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省博士服务团,赴各市(区)、有关部门挂职锻炼,引导人才到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目前,已有9批355人开展挂职服务工作。他们奔走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重点项目的第一线、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他们说:“基层是大舞台,在掌握了文化知识后,必须在基层实践锻炼,才能真切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解决群众最期盼的现实问题,真正搞清楚学问为谁而做,技术为谁服务。”

“基层需要更多智力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在高质量发展的跑道上加速奔跑。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发挥“智囊”作用,是博士们面临的课题和挑战。

“汉中是汉江的发源地,承担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责任,对水质保护要求很高。”赵佐平来自陕西理工大学,水污染防治是他的研究领域,也是他挂任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时分管的工作,他深知肩上担子不轻。

在同事眼中,“赵博士脑子活、动手快。”上任不久,赵佐平就围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进行调研,走遍了汉中的11个县区。

虽是“新人”,但扛重活,挑重担,赵佐平一点儿也不马虎。在推动37个沿江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时,他一周一调度,对各县区进行考核评比,确保了设施的建设进度。

一次,赵佐平发现南郑区汉江梁西渡断面水质异常,便连忙驱车前往处置。江面、岸边的污泥令他锁紧了眉头:“得赶紧找到原因。”

“上游水库检修时将底泥排进了江里。”找到原因后,赵佐平立即联系水库整改。

“基层需要更多智力资源。”董洪波来自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挂任铜川市能源局副局长时,他负责能源安全检查、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和智能化矿山建设等工作。他认为,要用专业知识促进地方发展。

头戴安全帽,坐着罐笼、皮带到达井下,再沿着长长的巷道步行至掘进和综采一线……

在井下,董洪波开展安全检查,考察智能化工作面和快速掘进系统等智能化装备。

让董洪波印象深刻的,还有参与建设铜川市能源安全监控中心的经历,他加班加点,为硬件系统搭建、软件功能设计出谋划策。“监控中心已投入使用,正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董洪波说。

专业技术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这得益于精准科学的博士选派工作。

在需求征集环节,省委组织部指导各地摸清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并对照需求岗位明确专业要求,向基层选派真正需要的人才。

今年,省委组织部选派的第9批省博士服务团成员已陆续奔赴我省各地,他们在秦创原建设、乡村振兴、食品卫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专长,献智献策。

“有信心放手干”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挂职锻炼为博士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如今,走进位于西安市南大街的碑林区图书馆,3000平方米的空间装修清新雅致,文学、艺术、科普等门类图书整齐地摆放在书架。

这里的一抹书香,凝聚了杨素秋许多心血。她来自陕西科技大学,挂任西安市碑林区文旅局副局长的第一周,就接到了一个任务:主持建设碑林区图书馆。

先从选书入手。为了让读者看到更多经典图书,杨素秋拒绝书商提供的现成“馆配”书目,她倾听学者、书友的推荐建议,参考豆瓣、微博、知乎等平台信息和各大图书馆的借阅排名,精心列出了长长的书目清单,首批选购了近3万册图书。

“希望读者接触到更多更好的书籍。”在杨素秋看来,图书馆是民生工程,是为群众建的。

“舍弃‘馆配’书目、自建书单,同众多装修公司、家具商、电器商‘斗智斗勇’,我心里的压力不小,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局里领导给予我很多信任和帮助,让我有信心放手干。”杨素秋说。

真心厚爱和充分赋权,让博士们打消顾虑,甩开膀子干事业。

在日常工作中,各接收单位不把博士当“外人”,给他们铺路子、搭台子、压担子,让他们快速适应和融入。

对此,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王美玲也有很深的感受:“读硕士、博士时只有一位导师,在基层工作,领导和同事都是我的导师,他们不仅传授给我工作经验,还经常鼓励我,给我信心。”

从高校到地方、从案头到地头,在三原县挂任副县长,王美玲在新的岗位上实践锻炼。

协调扶贫资金项目,帮扶困难企业,投身疫情防控,参与直播为农产品“代言”……

经过不断地学习实践,王美玲更加善于同群众打交道,干劲越来越足。

更为重要的是,她还主动推进校地合作,为西安交通大学与三原县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合作牵线搭桥、引智铺路。

博士服务团到基层锻炼,搭建起促进校地合作的桥梁纽带。“近年来,我们共选派57名博士参与省博士服务团挂职锻炼。”西安交通大学党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说,“去年以来,博士们与秦创原共同构建‘政产学研用金’融合创新的技术体系,与陕煤研究院携手推进‘秦岭基础科学研究五年计划’,为陕西加速迈向科技强省提供了‘交大智慧’。”

“留得更久一些,做得更多一点”

扎根基层奉献,博士们也走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行走在商山洛水间,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在挂任商洛市原规划局副局长期满之际,谷晓旭向组织递交了留任申请。历经多岗位锻炼,目前她已担任商洛市科技局局长。回顾4年多在商洛的工作生活,她说:“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建设家乡责无旁贷,要留得更久一些,做得更多一点。”

刚到挂职岗位不久,谷晓旭就接了个“大活”——为西十高铁商洛西站的规划选址等提供技术论证。

为了确保选址的科学性,谷晓旭先后十几次前往位于城郊山坡的站点现场勘察、熟悉环境。

彼时,正值盛夏。烈日炙烤下,谷晓旭行走在布满层层野草、藤蔓的山路中,皮肤裸露的地方被蚊子叮得满是包。这样的路,她往返一次要走3个多小时。

白天工作忙,为确保选址方案早日成形,谷晓旭连夜召开论证会。一段时间里,她奔波于商洛、西安两地,同选址工作参与单位沟通协商。最终,商洛西站选址方案顺利通过市上的评审会。

“挂职锻炼期间,市委组织部的干部经常同我交流,局里同事也很关心我,让我感受到被尊重和认可。”谷晓旭说。

博士们扎下根来,是各地用情留人、用事留人的成效。

“面对大城市人才‘虹吸效应’,商洛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博士挂职服务不仅直接输送来优秀人才,还带来了新的思维理念,并通过‘师带徒’‘一带多’等模式,为商洛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本土人才。”商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的重要部署,进一步落实好服务保障措施,搭建更大干事创业平台,让更多人才走进商洛,推进“一都四区”建设。


上一篇:陕西各地各部门传达学习省委十四届三次全… [2022-12-17]

下一篇:陕西重点项目建设扫描:为高质量发展加速… [202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