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新闻中心>宝鸡新闻

喜看宝鸡这一年:产业领头雁带动乡村振兴开新局

编辑:王亚恒 来源:宝鸡人民广播电台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28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一座座村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展开我市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一大批镇村干部扛起基层建设重任,一个个“新农人”在农村投资创业激情澎湃……乡村振兴迎来了充满活力的新局面。

产业带动  激发新动能

花椒种植一直是宝鸡市凤县的传统产业,每年七月的全面采摘季是凤县双石铺镇农业花椒基地最繁忙的时候,兴隆场村椒农吴军种植了23亩花椒,他告诉记者,每年春天村里都会组织花椒管理技术培训,让技术专家与种植大户面对面交流,一对一给花椒产业发展把脉问诊,解决难题。这几年他的收成越来越好,种植技术也越来越高,2022年种植纯收入超过六万余元。“人才培育好、质量过得硬、市场反响好”是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剪影,凤县不仅把专家请进来,还请专家“领育”了一批乡土人才。同时,立足花椒等特色产业优势,依托县老科协、涉农专家工作站、专业合作社等,积极吸纳生产经验丰富、熟悉乡土环境的产业养殖能手、花椒发展大户等20名“土专家”,组建技术服务队为群众传经送宝,让人才引领产业从而推动振兴。

凤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魏国银:【我们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发展产业,一方面抓质量提升,大力推进花椒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和低产园改造,新建标准化示范园,完成低产园改造万余亩。另一方面抓技术培训,为群众指导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通过公用品牌建设推广,三品一标产品的创建、电商带货等方式,提高花椒的附加值,提升群众的综合收益。】

因地制宜,大力实施花椒富民战略。凤县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持续塑造产业品牌、延伸花椒产业功能、人才功能,挖掘凤椒文化价值,以产业融合促转型发展,让小小花椒树,成了富农增收大产业。去年全年全县花椒产量达到4200余吨,综合产值突破4.7亿元,带动椒农人均增收5800元。

人才赋能 端起“金饭碗”

从进城打拼,到回村创业,不少“新农人”开始转变发展思路,到农村扎根蔚然成风。在凤翔区糜杆桥镇曹家庄村,90后新农人贾李杰和丈夫常向国靠着不起眼的土鸡,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2018年底,夫妇俩放弃高薪工作,带着数年的积蓄,回到家乡成立了凤翔区国浩养殖家庭农场,发展起林下生态土鸡养殖产业。随着不断地学习摸索和实践,目前,贾李杰的国浩养殖家庭农场已经成为凤翔区最大的生态养殖基地之一。他们的原生态散养模式也广受市场欢迎,主要销往重庆,四川等地,销售收入突破700万元。

随着 “土鸡”养殖场效益越来越好,贾李杰不仅自己鼓起了“钱袋子”,还拓宽了附近村民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当地10多名劳动力就业增收,过上了好日子。说起今后的发展,贾李杰介绍说,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她对今后的产业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现在的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他们将继续努力,带领更多乡亲们一起致富。

贾李杰:【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做大做优,做强品牌,把土鸡养殖发展成集育种,养殖,深加工,培育品牌于一体的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土鸡养殖产业链,同时积极带动更多群众通过一起养殖土鸡增收致富。】

近年来,凤翔区着力培育农村养殖致富带头人,通过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下养鸡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此同时,全市也积极响应中省号召,加大宣传,连续举办了11届创业大赛,获奖参赛选手按照不同的创业项目可以申请到创业资金,并定期进行职业农民培训活动,提升乡村人才的知识层次,让当地群众实现致富梦想。

头雁提质  带动群雁飞

提起陈村镇槐北村,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张凌云可谓是远近闻名。十几年前,大学毕业的她毅然扎根农村,回乡养猪,当时面对着很多人的不理解。她认准了党中央扶持返乡创业的好政策,一心撸起袖子埋头干,到如今,她成立了宝鸡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年出栏1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和占地680亩的果蔬种植基地、年产4万吨的有机肥加工中心和年产20万立方的大型沼气工程,形成“菜-饲-畜-沼-肥”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创业致富的路上,张凌云也始终没有忘记乡亲们。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供种、防疫、治污、技术指导等帮扶方式,先后带动400余户群众致富,户均增收20000多元。与此同时,她每年都组织多场生猪养殖、蔬菜种植技术培训,邀请市县专家教授、技术骨干为大家进行专业辅导和技术指导,累计受益群众已超过千人。槐北村也因此被评为“陕西省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 作为一名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基层党员,2022年她还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现场聆听了习总书记的报告,并向村里的乡亲们多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张凌云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一路的收获也让她感悟至深。

张凌云:【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我感觉到了力量、力度和动力。力量是作为一个大国的力量,力度是在各项惠民政策推出和落地上的一个力度,动力就是我迫不及待的有一种动力让我要回到我的家乡,带领着我的乡亲们来共同去实现乡村振兴梦。】

春风唤来雁归乡,乡村“待”有才人出,是乡村振兴和发展的“集体呼唤”,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要靠人才来干,文化要靠人才来兴,生态要靠人才来美,组织要靠人才来强。近年来,宝鸡市紧抓机遇引人才、千方百计育人才,制定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开展“百名专家人才下基层”活动,实施优秀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合力团”工程, 把各类人才组织起来,建立指导队、服务队,服务发展、助力振兴。今年全市521个脱贫村累计培育认定创业致富带头人3020人,平均每个脱贫村5.7人,创(领)办帮扶产业项目2602个,带动2.19万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如今,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一幅村庄美、产业强、农民富的画卷正在波澜壮阔中展开。

记者:赵倩文

编辑:刘轶群


上一篇:春节期间宝鸡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有序 [2023-01-28]

下一篇:【新年新气象】宝鸡奋力冲刺经济社会发展… [202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