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休闲娱乐>百科知识

碘盐不防核辐射

编辑:于明 来源:国际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8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这两天,有样东西特别的畅销,那就是碘盐,看到很多媒体都报道说,很多地方居民都抢购食盐,以致很多超市的食盐货架上都失去了盐的踪影。有的地方竟然将不到2块钱一包的盐卖到了10多块钱,甚至连平日里无人问津的进口盐都被抢光了。究其抢购的原因,有人担心日本核电站泄漏对人体有影响,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盐。

       我们不禁会问,这样的抢购有没有必要呢?当然,答案很明确,那就是:完全没有必要。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使公众更加关注核安全这一话题,前几天核扩散恐慌就已经在欧美蔓延,多国民众抢购可以抗辐射的碘化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碘片。有美国生产商表示,当地碘片供应开始短缺,美国西岸更出现抢购碘片潮,网上拍卖已推高至500美元一包。芬兰最大的连锁药店也称,民众周末纷纷抢购碘片。在香港,由于市民担心日本产品缺货及新货会受辐射污染,连日来部分昂贵的日本食品涌现“抢购潮”,有海味店两小时内火速售出逾35万元港币、共40斤的日本鲍鱼,也有市民早晨排队买日本奶粉,令供应进一步紧张。

       不管是抢购碘片也好,碘盐也好,究其原因都是人们对于核辐射过于恐慌,对核辐射知之甚少。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谈核色变,甚至对于辐射这个词语也相当害怕。事实上,辐射分为两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比如,我们所说的电脑的辐射属于后者,而核辐射则属前者。核辐射就是指一些放射性元素,携带有很高能量的质子、中子、氦原子核、电子、光子等等,这些粒子可能脱离这些元素而射出去。核辐射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地在受着各种各样的核辐射,空气、水、食物都是核辐射的来源。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数据显示,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辐射中。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毫西弗,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毫西弗,吸入产生的为1.2毫西弗,食入为0.3毫西弗。

        人们每年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西弗。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一年有0.5至1毫西弗;一次X光检查0.1毫西弗。  

       数据显示,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对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即明显的组织损伤;当剂量超过4000毫西弗,在没有医学监护的情况下,有50%的死亡率,而当剂量超过6000毫西弗时,则可能致命。”

       通过刚才的短片,我们不难了解到,只有辐射剂量达到相当高的量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而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17号表示,截至17号16点,所有城市监测值均在其天然本底水平范围内。监测结果表明中国辐射环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此外,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有关专家表示,根据目前的观测和分析,发生核泄漏的福岛核电站地区海域海流是自西向东流动的,而中国位于日本西方,因此飘落到日本相关海域的核物质不会通过海流进入中国沿海海域,不会对中国海域环境产生影响。所以我们的民众不必对于核辐射过于恐慌。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说说对于碘盐、碘片的抢购。对此,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员苏旭表示,核电站事故中泄漏的核物质中包括有放射性碘,可能被人体吸收并沉积到甲状腺,而人体可以通过摄入稳定性的碘来预防吸收放射性碘。“抢购碘盐对于防辐射并没有意义,中国市面上出售的含碘食盐,每500克碘含量为10至25毫克,而稳定碘片每片含碘100毫克,人体不可能通过摄入如此大量的盐来达到防辐射的碘摄入量。”

       据卫生部介绍,为了防止吸入放射性碘同位素,通常一片剂量的稳定碘就足够了,它可以起到24小时持续保护作用,在含放射性碘同位素的烟云来袭时对甲状腺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

       苏旭说,“民众日常生活中食用含碘盐、海带、菠菜等食品均已含一定的碘,大量的摄入碘对人体反而有害。”过量食用碘片还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在紧急情况下食用碘片,必须要在公共卫生专家和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卫生部门在发现核污染等紧急情况时,将提前发布预警,并指导公众服用碘片。”

       此外,专家表示,中国盐产量巨大,而且80%以上是矿盐,海盐的量不超过20%,公众完全无需大量抢购食盐。

       那么公众如何正确应对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呢?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一旦出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公众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可能获取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应通过各种手段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信息。出现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公众要特别注意保持心态平稳,千万不要惶恐不安。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在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不同阶段可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事件发生1至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

       在事件中期阶段,已有相当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中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取。为避免长时间停留而受到过高的累积剂量,主管部门可采取有控制和有计划地将人群由污染区向外搬迁。还应该考虑限制当地生产或贮存的食品和饮用水的销售和消费。根据这个时期对人员照射途径的特点,可采取的防护措施还有:在畜牧业中使用储存饲料,对人员体表去污,对伤病员救治等。 

       在事故晚期(恢复期)面临的问题是:是否和何时可以恢复社会正常生活;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在事件晚期,主要照射途径为污染食品的食入和再悬浮物质的吸入引起的内照射。因此,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控制进出口通路、避迁、控制食品和水,使用储存饲料和地区去污等。

 

 

其实,在人们担忧日本核辐射蔓延的时候,倒不如担心自己身边的真正危险。英国生态与水文学中心研究人员吉姆?史密斯研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和日本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核辐射后发现,核辐射对幸存者的健康危害相当于甚至低于目前较为普遍的空气污染、吸烟和肥胖问题。据推测,终身吸烟者一般可能失去10年寿命,35岁时严重肥胖者可能少活4年到10年,而距原子弹爆炸震中1500米范围内的幸存者可能平均仅缩短2.6年寿命。研究人员还发现,对于特定群体而言,核辐射可能会致使死亡率增加1%,与人们晚年罹患癌症的几率大致相当。被动吸烟引发的心脏病估计会导致死亡率增加1.7%,较重空气污染则会使死亡率增加2.8%。

这样看来如果我们真的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倒不如先面对空气污染、吸烟等问题了。

上一篇:跨界之争:一场动物和植物间的战争 [2011-01-15]

下一篇:核辐射伤害知多少 [201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