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新闻中心>热点话题

高考后要小心这些骗局 千万别上“提前查分”的当

编辑:李艺航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4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北京朝阳法院刑事审判庭近日总结了多发的诈骗套路,提醒考生和家长,高招防骗要做好“四点”,保持理性最重要。

  套路1

  谎称有“指标”交钱就能上

  有不法分子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等,只要考生支付一定数额的“活动经费”就可以通过“运作”进入高校就读,这种歪门邪道的录取途径一定要警惕。

  叶某想让儿子上军校,但是分数不够。朱某等三人谎称有“内部招生指标”,可以安排叶某的儿子就读军校国防班。叶某陆陆续续交了几十万元,以为事情办成了,但当他和儿子到了学校才发现,儿子并未入读“国防班”,仅作为旁听生与统招生一起学习,日后拿的只是自考文凭。

  套路2

  伪造查分网站 诱导心急家长

  有不法分子采取“广撒网”的形式,大范围发送包含虚假查分网址的短信,诱导急于知晓高考成绩的考生或家长点开网站链接,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信息。随后,这些信息或者被不法分子贩卖,或者用于实施精准电信诈骗,更或者直接在虚假网站中植入木马病毒。

  套路3

  大范围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

  警惕有不法分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大范围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以发放助学金、助学补贴的名义进行诈骗,要求考生将学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然而该银行账户实为诈骗账户,一旦考生信以为真就掉入了“诈骗陷阱”。

  法官提醒,家长和考生要保持警惕,查询分数、招生录取都要通过官方途径,不要相信任何旁门左道。

  不要在社交平台暴露准考证信息、身份证号、考生号及密码、成绩单/成绩查询界面、高考志愿填报纸质表和录取通知书内文等重要信息。即便做了打码处理,不法分子也可能通过图像修复技术将其恢复,并恶意改造利用,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严重损失。 本报记者 张蕾


上一篇:人民网评:以实招重拳治理高考骗局 [2023-06-13]

下一篇:这些理财APP别碰!多家央企严正声明 [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