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

刘赛:10年执结万余案的“执行猎人”

编辑:李艺航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9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图为刘赛在执行现场询问当事人相关情况。 海淀区人民法院供图

本报记者 徐伟伦

本报通讯员 尹黎卉

思路清晰、有勇有谋、机智果敢,他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刘赛。他以雷霆之势让裁判落地有声,10年间累计执结案件1万余件,执行结案数连续两年位居全院第一。披荆斩棘,敢于亮剑,他用司法智慧和温度化解执行难题,执行到位金额逾15亿元。

“我就是看不惯老实人吃亏”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也往往是最难的一步。“我看不惯老实人吃亏,决不能让赖债人逍遥法外。”这是刘赛常说的一句话。

“法官,我听说他最近频繁出入深圳的五星级酒店、高档会所。”在一起执行案件中,收到“失踪”5年的被执行人线索后,刘赛当机立断奔赴千里之外的深圳。为查找被执行人的下落,刘赛在与被执行人及其员工沟通无果后,通过试探分析被执行人的行动轨迹取得突破。他提前埋伏,多日蹲守在被执行人的公司大楼下,终于将对方堵个正着。被执行人百般抵赖,刘赛见招拆招,果断将其拘留。这次成功“追捕”,极大地挽回了胜诉当事人的损失,也让刘赛得到了“执行猎人”这个称号。

千里追“逃”不是刘赛的全部工作,很多时候他既要动腿更要动脑。“被执行人名下账户并无财产,只有猪肉还存放在宁波的冷链仓库,大概有26吨。”法官助理的报告,让一起陷入僵局的案件有了眉目,但刘赛并未放下心来。他知道,自己又面临着新的难题,稍有拖延,大宗进口货物就会变成“烫手山芋”。

为了将进口猪肉通过“法拍快车”转化为偿付能力,刘赛第一时间向被执行公司送达查封裁定书,并通知相关冷库妥善保管被查封的猪肉。借助财产“云处置”模式,他联系进口代理商、冷链仓储方、清关公司等各方协调沟通。最终从变卖公告上拍到最后成交仅耗时23天,极大地缩短了猪肉变现时间,最大限度帮助双方挽回了损失。值得一提的是,这批货物入市时恰逢猪肉价格上涨,这不但对当事人是利好消息,也因增加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当地市场,达成了一次漂亮的多赢。

以“智慧执行”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刘赛在“花样翻新”的执行案件中不断彰显经验智慧。在办理被执行人马某的执行案件中,马某的手机靓号经司法拍卖,成交价高达280万余元,创下北京法院拍卖手机靓号财产的最高价,为执行法官处置此类特殊财产提供了参考。

“执行工作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迎接兑现胜诉权利路上的各种挑战。”刘赛说。

“让你们都过个好年”

善意执行,是执行工作中的亮丽色彩。身为执行法官,刘赛意识到在变化不定的市场环境中,应更多以“分批履行”“放水养鱼”的方式,在维护生效判决尊严的同时,为中小微企业正常经营提供“源头活水”。

“你们竟然找上门了。”临近2023年年关,刚刚开门营业的餐馆老板面对到访的“第一批客人”,显得有些局促。刘赛一行出示工作证件亮明身份后,与餐馆老板开门见山:“你欠申请人的货款打算如何解决?”

“法官,我也想还钱,可我账上实在没钱啊。”

这是一起欠付供货合同款的案件,执行立案后,刘赛第一时间向经营餐馆的被执行人发出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却杳无音信。面对置之不理的被执行人,刘赛亮出了一套“组合拳”。他在调取餐馆银行流水、对实际经营状况进行摸底的同时,前往餐馆住所地进行“正面交锋”。当从被执行人口中了解到其经营的餐馆刚刚恢复、初有起色时,刘赛心里打定了主意。

“直接查封、扣押餐馆的资产,处置周期较长,餐馆经营也肯定会受到影响,但如果你们愿意用恢复经营后的收入及时偿还货款,申请人也愿意与你们商讨一个妥善的和解方案。”在刘赛的主持下,双方同意由法院对被执行人经营场所内的资产采取“活封”的执行措施,允许被执行人在经营范围内合理使用,所欠货款由被执行人按月分期偿还,若被执行人未按期还款,将依法扣押相应资产,移送司法处置。

这起案件并非孤例。在北京法院系统中,海淀法院是首家引入“执行和解监督平台”的基层法院,刘赛负责该平台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多年来,他帮助海淀区数百家中小微企业达成分期还款的执行和解方案,积极修复辖区内被执行企业的信用,既确保胜诉当事人拿到真金白银,又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危解困、渡过难关。谋定而动、善作善成,刘赛以执行利剑兑现合法权益,也以温情护航经济发展。

“干执行,要多走几步”

对刘赛而言,“案结事了”并不是执行工作的终点,他总是想再多走几步。

在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里,17名劳动者与前公司的劳动仲裁纠纷刚刚调解完毕。正当双方等待领取仲裁调解书时,执行法官刘赛推门走进了仲裁庭。随他一同到来的,还有《劳动争议案件执行立案与联系法官须知》和《自动履行告知书》。

依托海淀法院“执行+仲裁”联动机制,刘赛现场向当事双方强调了法律文书的严肃性,表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当事人,可能受到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黑名单”等强制措施,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拒不履行判决、裁定罪。通过提前介入、释法说理,刘赛敦促被申请人及时履行仲裁文书的给付内容,实现“执源治理”,大大提高了劳动者权益等涉民生案件的自动履行率,这是刘赛在涉民生案件执行工作中的“向前一步”。

不懈前进的精神,不仅体现在积极作为上,更体现在精进业务中。以笔为剑,刘赛把对工作的热爱和思考融入纸间。“一线执行法官们昼夜奋战,也需要对执行实务经验进行总结,以便于用规则指导实践。”面对执行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刘赛对工作中暴露出的共性实务问题进行研究,对基层法律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痛点予以创新性的分析研判,以撰写信息、论文等方式贡献基层智慧。他在论文中聚焦民事调解书执行中迟延履行利息问题,建议构建执行实施权权力清单,接连摘得北京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一等奖、中国执行论坛一等奖等荣誉。

谈到工作时,刘赛总说热情是攻坚克难、增强本领的最大动力。在刘赛看来,对执行业务十年如一日的求索,将伴随他的法官生涯,他也将时刻鞭策自己保持着这份热情和不倦的求知精神,用“多走几步”践行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

上一篇:筼筜湖“市民湖长”陈亚进:人人都是志愿者 [2024-01-29]

下一篇:踏着偶像的足迹 郑钦文继续追梦 [202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