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新闻中心>西部要闻

陕西实施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 残疾人可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编辑:刘涛 来源:三秦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2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为助推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助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近日,《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每年重点扶持500个助残共富“千万工程”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帮助残疾人实现振兴路上不掉队。到2027年,全省农村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并常态化实施。

全面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

《实施意见》明确,实施12个助残共富项目,全面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享受康复托养、社保兜底、家居改造等服务。依托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农家书屋、村两委等阵地、设施,在“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千万工程”助残就业服务驿站,实现辅助器具适配、政策宣传、就业服务、文体服务等功能,为“千万工程”助残共富提供服务,每年建设500个。

开展残疾人家庭经营阳光增收扶持。扶持农村残疾人或农村重度残疾人家庭成员发展家庭经营项目和助农增收产业。在符合用地政策前提下,利用自有家庭院落空间及周边资源等, 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休闲旅游住宿、生产生活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家庭经营项目;发展林业果业、中药、农副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互联网营销等多种形式的助农增收产业。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每户扶持5000元,年度扶持6000户,有效增加家庭收入,助力千万工程,助推乡村振兴。

残疾人可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提升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水平。增强政府提供残疾人基本托养服务的能力,加大在托养设施、政策、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统筹协调,通过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促进辅助性就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生存发展条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在残疾人托养服务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持续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救助,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效解放家庭生产力、缓解家庭支出和照护负担。按照每人2.5万元的标准,实现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持续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推进康复就业有效融合。通过提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助听器、轮椅、拐杖、假肢等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提升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生产劳动能力。年度投入6000多万元,对有辅助器具适配需求的残疾人服务率不低于87%。持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康复就业有效融合。对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600多万元救助不少于1200名残疾人

开展残疾人临时救助。帮助因遭遇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突发状况或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残疾人解困境、渡难关。年度投入600多万元,为不少于1200名残疾人提供临时救助。

实施残疾人助学项目。对新入学残疾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大学生给予资助,对开设高中部(职教部)的特殊教育学校给予支持,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给予见习补贴和就业奖励。年度投入600多万元,资助1200多名残疾大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大学生。

开展残疾人文化和体育服务。通过扶持盲人阅览室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活动入村入户活动等,提升残疾人文化服务水平。年度为1200户残疾人家庭提供康复健身服务,建设40个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

记者 王嘉

上一篇:陕西省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 [2024-05-22]

下一篇:陕西省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