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新闻中心>热点话题

用好算力券,撬动大市场(微观)

编辑:李艺航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5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进一步完善算力供需有效对接机制,降低适用门槛,提升应用强度,有助于推动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订单增加七八倍,全年意向合同突破了10亿元。”今年以来,贵州南智云谷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算力业务量一路攀升,各地客户纷纷找上门来谈合作。“这是算力券带来的红利!”公司董事长王刚欣喜地说。

算力券,本质上是一种消费券,在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架起桥梁,对于调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应用算力资源的积极性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初,贵州面向企业发放算力券,在购买贵州算力服务或数据交易产品时,企业可按合同成交额的3%获得返现,同一主体年度累计兑现额度最高可达200万元。一季度,贵州向72家企业发放算力券,合同金额累计19.79亿元。

从更深层面看,算力券作为一个政策杠杆,有助于破解现阶段算力供给和需求不均衡的矛盾,促进算力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中西部地区聚集起丰富的算力资源,而需求主要集中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导致一些数据中心上架率偏低,出现场地、机架、服务器闲置的问题。而对一些中小微企业来说,算力使用成本又偏高。各地纷纷推出算力券,契合当前发展实际,是很好的政策发力点。

算力券面向需求端发力,不仅能让使用算力和数据的企业直接受益,也可以为整个产业链注入活力。比如,在算力券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成都智算中心与上百家企业携手合作,算力填充率达到98%,有效推动了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交通、医疗、金融等领域的产业化发展。实践证明,进一步完善算力供需有效对接机制,降低适用门槛,提升应用强度,有助于推动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发放算力券等政策创新降低成本,让更多企业“用得起”算力,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优化产业生态,才能更好撬动算力服务大市场,形成四两拨千斤的政策效果。除了算力券,一些地方还推出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算力服务产品。目前,广东、重庆、青海等多地运营商已推出算力卡和相关算力套餐,推动算力服务加快走向千家万户。面向市场需求,打好政策组合拳,就能为算力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算力如同数字经济时代的“电力”。耕耘这一新赛道,必须掌握快与慢的辩证法,要在抢占先机的同时,做到稳中求进。有条件的地方,应适度超前布局,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出足够空间。同时,要立足现实,加快通堵点、补短板,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科技竞争的新焦点。着眼未来需要,用好政策工具,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积极培育算力产业生态,定能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先进计算服务的需求。

上一篇:“首套房贷利率比二套高” 存量房贷利率… [2024-06-05]

下一篇:问题在哪,办公桌就移到哪(纵横)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