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新闻中心>热点话题

2名失联驴友已遇难!“死亡V字流”为何如此凶险?

编辑:李艺航 来源:央视新闻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6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6月2日,2名驴友在浙江台州石人峡横渡野外溪流,落水失联。事发后,当地公安、应急等部门和民间救援力量等全力开展搜救。4日10时许,2名失联驴友被搜救人员找到,经确认,已无生命体征。目前,善后相关工作正有序进行。

这起事故令人心痛,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事故背后存在着一些导致危险的致命错误,再次为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敲响警钟。

五大致命操作

错误一:绳索设置失误,形成“死亡V字流”

现场视频显示,横渡只有一根绳索,没有设置其他保护绳,导致两人站立不稳被冲进激流,形成非常难以救援的环境——“死亡V字流”。

据北京市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副科长祁兴龙介绍,当渡河绳索和水流方向垂直时,水的冲击力会让人向下、向河中央移动,被冲到水流最强的位置,冲击力完全施加在落水人员的身体上,很难在湍急的水流中将落水者拉起。

△两人落水后,绳索形成“死亡V字流”。

正确做法:

祁兴龙表示,不建议非专业人士渡河,在迫不得已需要涉水渡河时,涉水者身上至少有两根安全保护绳索:

一根短绳(基础保护绳)连接渡河主绳,防止渡河者被水流冲走,起到基础的保护作用;

另一根为牵引保护绳,由岸上保护人员牵引,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可以将涉水人员牵引回岸边,保证安全。

错误二:不具备安全条件时贸然救人

在滑入激流中时,红衣男子本有机会避险,却选择了进一步冒险营救,最终两人双双滑倒,被冲进“死亡V字流”,增加了绳索的负担。

正确做法:

先确保自身安全,再考虑救援行动。祁兴龙介绍,即便是专业的消防人员,在实施救援时也必须确保有2—3名队员进行防护。同时,下水救援的人员需严格系好绳索,将绳索固定在岸上结实的锚点上,如大树或钢筋加固的水泥墩,以确保稳固可靠。

错误三:户外探险冒险涉水

从视频来看,前行道路被河流阻断,在这种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该团队选择了冒险涉水,而非采取更为稳妥的方案,如终止横渡、原路返回或从山上绕行。

正确做法:

探测水深:不得不涉水渡河时,应先找一根长棍探测水深,当水深齐腰时不能冒险涉水,有被冲走的风险。

斜向渡河:渡河时,应选择水流较浅且平缓的地方,稍向下游方向横向斜移,以减轻水流冲击力,保持在水中的稳定。

系好绳索:打成一个单套结缠住身体,绳索另一端固定在岸边大树等物体上,保证身体的稳固。

错误四:不顾恶劣天气出行出游

6月1日14时,当地气象台将暴雨蓝色预警升级为黄色,直到6月2日10时才解除预警。

而视频中,该户外团队未避开暴雨影响,选择的线路需横穿涉水山谷。鉴于当时的天气和地势,他们应充分考虑到河流涨水、随时暴发山洪的风险。

△暴雨前后对比图,山谷中水流暴涨。

正确做法:

避免恶劣天气出行,如收到暴雨、强对流、大风等预警信息,应及时调整行程;雨季汛期尽量不要前往山岳型、峡谷型、涉水型旅游景区,切勿前往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

错误五:盲目前往“野生景点”

据悉,事发地石人峡曾是一个收费景区,现已经废弃,因沿途有步道、吊桥、瀑布等,成为当地户外圈有名的徒步和玩水胜地。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关于此处的打卡攻略。

△网友发布的徒步地图

正确做法:

拒绝“野”景点:选择正规景区,不得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对公众开放的保护区、水库、峡谷、无人岛、海滩等“野景点”,开展登山、游览、探险、戏水、露营等活动。

结伴同行:跟随具有户外经验的专业团队一同出行,可以最大限度远离风险。

户外探险活动必须遵循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原则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综合国家应急广播

上一篇:免密支付存隐患 谨防“便捷”变“踩坑” [2024-06-06]

下一篇:又有驴友迷失山间 夏日徒步溯溪请把安全…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