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新闻中心>西部要闻

一天完成1300多吨小麦入库 陕西“三夏”好“丰”景

编辑:刘涛 来源:三秦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5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6月13日12时45分,阳光炙烤着大地。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村民王怀广站在地里,将一颗颗玉米种子精准地倒入播种机中。随着农机开足马力,田间的麦茬被彻底翻起,一颗颗玉米种子被植入土壤之中。

眼下正值“三夏”双抢工作高峰期,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着粮食的丰收与农民的期盼。

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在手”

“我今年承包了朝邑农场的360亩地。端午节前小麦已经收割完了,现在正是抢种玉米的好时候。”王怀广边说边算着账,“今年,我们家小麦亩产将达到1000斤左右。”

连日来,全省各地抢抓晴好天气,科学安排、合理调度,全力抢收小麦。王怀广说,夏粮丰收,全年不愁,“丰收在望”才能变成“丰收在手”。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夏”期间,全省投入农机具3.82万台,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208个。

作为“国家队”,陕西农垦集团朝邑农场也在扎实推进“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

农机手李强是一名驾龄超过30年的老机手。6月13日中午,他正在朝邑农场农机示范园里,为一台凯斯4099联合收割机做保养。

农机插上了高科技“翅膀”。李强说,2023年,智慧农机投入使用后,从显示屏中就能看到眼前实收的小麦面积。靠着智慧农机提供的信息,这块地多久收完,收完后下站去哪,都能做到心中有数。

“传统农机一天最多收割200亩地,工作完脸上除了眼睛嘴巴,其他地方都是黑的。”在李强的记忆中,费时费力费油曾是传统收割机的工作场景,现在一天能收700亩地,穿着白衣服进驾驶室,出来衣服还是白的。

一天能完成1300多吨小麦入库

今年,朝邑农场的夏收工作从6月1日开始。而比这更早时,朝邑农场粮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宋建斌就已经筹备着腾空库容,及时开仓收粮,确保“库等粮”。

机收是粮食“落袋为安”的第一步。在朝邑农场农机示范园门口,运粮车陆续停靠在扦样区后,工作人员操纵着机械臂,将一根细长的扦子运送到粮车相应部位,自动完成小麦抽样。

检测室内,宋建斌和同事操作着小麦容重仪,“你看,容重790g/L,一级,没问题。”

所谓容重,就是给小麦定等级,颗粒越饱满,容重就越高,品质就越好。除了容重,每个批次的小麦还需要检测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等。

记者跟随朝邑农场粮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赵超来到地头,将随机取样的小麦放入水分检测仪,只见仪器上的数字不断变化,最终停留在12%。“好着呢,达到了入库储藏标准。”赵超说。

对于朝邑农场粮业发展有限公司库房保管张德强来说,新收获的小麦运到这里后,清杂、去污,他一个人通过全自动设备就能操作完成,一天时间就能完成1300多吨小麦入库工作。

7月初头茬大荔冬枣就能上市

庄稼,一茬接着一茬;丰收,一季接着一季。

眼下,距离大荔冬枣大规模上市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作为大荔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今年大荔县种植冬枣共计42万余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8万亩、钢架棉被棚7万亩、冷棚25万亩。

14时20分,朝邑农场(省级)冬枣产业园四区区长张辉钻进棚里,检查果树的环剥情况。

“即将到来的白熟期是冬枣成熟的关键,必须按时环剥才能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量。”张辉一边弯腰操作一边说,“按时环剥,保证树干剥口不愈合,这样才能让营养不回流到根部,果实成熟得更快。”

“现在已经有渠道商前来洽谈了!”张辉透露,7月初,头茬大荔冬枣就能上市了;7月中下旬,大量大荔冬枣有望上市。“今年,大荔冬枣预计亩产3000—4000斤。”

6月14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传来消息,目前,全省累计收获冬小麦1291.18万亩,占应收面积91.38%;冬油菜273.41万亩,占应收面积98.35%。累计夏播粮食942.55万亩,占预播面积89.77%。

上一篇:陕西启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 [2024-06-14]

下一篇:第五届西北教育装备博览会开幕 AI技术应…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