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杂文荟萃

陪读的思考

编辑:闻言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1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目前陪读之风大有越刮越猛之势,有生活陪读、监督陪读、攀比陪读和盲从陪读种种。无论哪一种都含有心理因素。一句话,父母对子女不放心。

  一是对孩子的生活不放心。陪读的家长从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给予孩子全方位的零距离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出自家长对孩子疼爱的心理。一个家长说:“孩子从来没离开过我,太小了,照顾不好自己,我不在身边哪行呢?”的确,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全力以赴于学习和应试,日常事务难以自理,衣服不会洗,被子不会叠,甚至洗头都成问题,因为在家时,这一切全由母亲统揽。由于长期的娇惯和众星拱月的地位,养成了这些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吃现成、喝现成、穿现成、用现成,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已是心安理得的事。

  二是对自己孩子的自觉性不大放心。生怕他们不学习,迷恋上网、玩游戏,更怕孩子变坏。一个家长说:“我家孩子,自觉性差,管不住自己,喜欢上网,我要不在身边看着,还了得!”于是昼夜监督,陪孩子走到校园,接孩子回到租住房。孩子学习,自己坐在一边打毛线或看书,间或还找教师了解情况,弄得像特务似的盯梢得很紧,一有风吹草动,便立即采取行动,把孩子所有的自由都囚禁在自己的视野之中。

  三是对孩子升学不放心,有攀比心理,就是人家孩子陪上了大学,我也应该陪。一个家长竟然说:“人家能陪,我为何不能陪,又不比人家矮一截;再说,人家小孩上了大学,我的孩子万一考不上,脸往哪搁?”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即使是硬撑着脸面,也得坚持下去。

  由此看来,家长们的陪读心理还很不成熟,甚至掺杂了一些不健康的扭曲的心态,这样陪下去,能够陪出心理健康、个性张扬、学业优秀的大学生吗?确实令人深思和忧虑。

  可怜陪读父母心。在他们看来,只要子女能顺利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天下父母拳拳爱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是促使家长陪读的根本原因,家长对教育期望值和重视程度实在过高了。

  在农村,农民,特别是外出务工的农民稍有一点经济条件,就千方百计供子女上城镇好一点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哪怕再困难,也希望孩子通过考学走进城市。在城市,家长们认为如今升学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孩子考不上好大学,没有一张过硬的文凭,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陪读只为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

  那么,父母究竟该不该陪读,不辞辛苦、不惜成本陪读究竟值不值得?据专家分析,学习型社会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生存能力、生活能力,不是靠陪,靠把孩子一直包养在襁褓中培养出来的,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历练和打磨。只有不仅重视分数,而且重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才能为孩子在一生的竞争中奠定更为全面坚实的基础。

  十几岁正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性格和心理缺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陪读或许解决了学生一时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但也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让孩子失去了极好的自立、锻炼的机会。所以说扶着走不如放手走,培养能力重于陪读。

  陪读是否完全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孩子身体有缺陷或是有心理障碍的特殊时期则不妨家长陪读一段,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虽然每个陪读家庭都有一个充分的陪读理由,但我认为,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能力比送孩子异地求学,父母不计成本的陪读更重要,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诚然,父母陪读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减少孩子走弯路,走错路。但,路终究是要孩子自己走的。过多的保护只能让孩子犹如温室里的花朵,一旦有什么挫折、打击就一蹶不振。最大可能地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是育人的根本。

  其实,更多的人生竞争包括考试中的竞争,非智力因素作用很关键,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多地依赖家庭教育的熏陶和培养。在家庭教育中更应该从小注重对孩子心理的疏导和自控能力等情感因素的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则交由学校完成,毕竟一个人的成功,情商和智商都很重要。陪读父母千万别在陪读的同时陪没了自我,也弱化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适时放手让孩子们远行吧,相信他们一定能走好。

  从陪读的现象中可见现在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说明人们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重视人才的培养,现在有的家长把子女能上重点高中、上名牌大学看得比自己升官发财更为重要。从社会整体来看这是好事。

  广大农民也开始把眼光投向科技教育上,他们对下一代寄于厚望,望自己家也能出个大学生。这是新时代农民深层次觉醒的表现。

  然而,陪读现象毕竟有许多弊端,它给家长增加了负担,给城市教育带来了压力,也使得农村和小城镇生源流失严重,教育资源愈加匮乏,偏远落后学校愈加薄弱。分析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除家长“望子成龙”的主观因素外,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是农村家庭在城镇租买房陪读、举家迁到大城市等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教育移民,促进城镇化速度加快,事实告诉我们,调整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才能更大程度地减少陪读现象,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才能缩小城乡教育之间、重点与普通之间的差距。而教育资源不均衡最终是“应试教育”这只无形的手在起作用。如果家门口就有很好的学校,如果即使高考考不上一所好大学也能轻松就业的话,我想陪读的现象就会少很多。

  (作者:惟泰)

上一篇:从“代扫墓”想到的“代” [2012-04-09]

下一篇:戏说一等思维的女人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