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望鲁台遐思(宝鸡 巨世亨)

编辑:张秦 来源:宝鸡杂文散文荟萃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7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深秋的一个礼拜天,我第二次来到望鲁台。

       第一次来望鲁台,那是五六年前。

       因工作关系,我常去千阳县,但一直没有去过望鲁台。因为一方面确实是工作忙,常常来去匆匆,尽管望鲁台在县城的西关,只20分钟的路程,但下乡的“日程表”上往往没有去望鲁台的时间;二是在茶饭期间一提到望鲁台,当地接待的同志摇头说那有啥看头,一个土堆堆。直到新世纪元年,在千阳干完工作后,我说这次无论如何要去望鲁台,否则,作为一个喜欢写两个字的我,就太对不起我们民族的圣人了!
今天,我又来到望鲁台!

       因为,望鲁台因之于一个人——中国西部帷一的孔子的弟子——燕伋而得名!因此,望鲁台是我们陕西乃至中国西部文化历史的骄傲。研究儒家文化在西部的传播,不能不提及望鲁台;作为我国最早的尊师历史典故,研究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不能不提及望鲁台;望鲁台同我们中华民族的先圣孔子有着直接的关系,研究孔子,不能不提及望鲁台!

       作为陕甘交界的千阳县,是一个山区小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尽管铁路、公路东西交错,尽管广播电视互联网缩短了时空差距,尽管市场经济打破了地域束缚,但千阳人还处在山山岭岭的包围之中。要去宝鸡西安出售土特产,要去广州深圳开眼界,要去北京上海开会,还要依靠汽车火车甚至飞机,然而,在2500多年前,出生在这山岭深处的燕伋,是怎样认识了孔子的,是克服了怎样的困难,步行,毛驴,木轱辘车,去一趟山东曲阜要多长时间?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从长大成人22岁到终年66岁的44年间,他三赴山东累计17年!第一次,去了5年。去后次年同南宫敬叔、仲由等随孔子赴周问礼(考察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回家8年后第二次赴鲁,又在鲁5年;第三次是孔子的儿子伯鱼去世后,住鲁4年;后来孔子去世,又为老师守灵3年,计7年。千阳距山东有多远?我无法得知,但从地图直线用比例尺计算,理论直距1500多华里!在那个主要依靠人行、驴驮木轱辘车载的时代,翻山渡河,风餐雪露,崎岖的山路,坑坑洼洼的田间小道,湍急的河道,一路之上,不知要绕多少弯,吃多少苦,受怎样的罪?!但燕伋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了千阳与曲阜之间!!这是一种什么力量?怎样的执著?而且最后一次从曲阜回来时,他已经六十有四高龄了!一个花甲老人,千里路上三次颠簸往返,为的又是什么?!

       燕伋留垂青史的当然不至这些,最精彩和最有价值的就是望鲁台了!

       公元前510年,燕伋第二次从山东回来后,在家18年,在家乡设教,传播老师的思想。这18年,是多么漫长的18年!是朝思暮想的18年!是魂牵梦绕的18年!18年来,他每天早上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迎着东方的日出,站在村外最高的原上,向着东北方向,向着山东,向着曲阜,极目远眺。但是,村外的山原怎么会穿过逶迤绵延的崇山峻岭,眼前的千山就挡住了他的视线!于是,他每天上原时,都要在衣襟里揣一兜土,垫在自己脚下,以使自己能站得更高一些,望得更远一些。目光离老师更近一些!“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样久而久之,他的脚下便“长”起了一个土丘,他的视野则随着这土丘的增长而不断宽阔。这时,他站在土丘上,似乎看见了老师在向弟子们讲学,看见了老师同子路、颜回他们在周游列国,看见了曲阜的一草一木!这时,他的心随着晨风,随着朝阳,翻越崇山峻岭,翻越江河沟豁,到了山东,到了曲阜,到了老师学友身边!18年,6570多天,风雨无阻,心弛神往!18年来,用衣襟兜揣的土,形成三丈多高的锥形土丘!这土丘,兜兜是思师之心,兜兜是想师之情,兜兜是念师之恩!这土丘,是先贤尊师的见证,是圣人功德的丰碑,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

       两千多年来,燕伋和望鲁台成为千阳(何至千阳)人心中的偶像和神圣殿堂,历代开明统治者也十分重视。唐玄宗追封他为渔阳(燕伋讲学处)从事;宋真宗加封他为千源候;明嘉定皇帝改封他为先贤燕子。
一度时期,望鲁台确实只是一个土堆,然而尊师重教的盛世今天,望鲁台重修已初具规模。

       今天,我站在望鲁台上,心也像燕伋一样飞驰千山万水,到了山东,到了北京上海,到了广州深圳,到了更远的地方……

上一篇:眼镜(宝鸡 冯殿礼) [2012-06-07]

下一篇:秦岭红叶(宝鸡 巨世亨) [201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