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杂文荟萃

灯光慢忆(宝鸡 赵群)

编辑:张秦 来源:宝鸡杂文散文荟萃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2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灯光是夜的眼睛,灯光是地上的星星。乡村有了灯光,才显出夜的温馨宁静,那城市呢?

  华灯初上的十分,我登上千河南的山顶俯瞰脚下的县城,只见地上的灯光与天上的星星连成一片灯的海洋,分不清哪是天上星,哪是地上光。我只能凭印象大致地判断出:整齐地排列成行,发着淡淡光亮的,是路灯;闪着诱人的彩光,装饰着商场、宾馆、酒楼、舞厅的,是霓虹灯;透过窗户,照耀着一个个温馨的家庭的,是各式各样的吊顶灯、节能灯、台灯和壁灯。最引人注目的,是千中、城关中学和红山中学教学楼上的灯光。那日光灯从层层窗户里透出来,把整个楼房照得通明透亮,粉妆玉砌,好似水晶宫里的居仙楼阙。坐在如此亮的灯光下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条件该是多么优越!他们可曾知道,我上学那时候,用的却是什么样的灯呀!

  我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走进学堂的。那时候,人们用的还是菜油灯,点的就是现在吃的菜籽油。菜油灯极简单,用一个小瓶子,里边装上菜油,再用棉花搓根眼子放进去就成了。上晚自习时,每个学生面前,都放着一个自制的小菜油灯。灯光幽幽地发红,教室里一片油香。几年后,菜油灯便被煤油灯代替。煤油比菜油代价低,用起来也方便。在墨水瓶里装上煤油,把瓶盖钻个眼,用一片牙膏皮或铁皮卷个小桶,塞进棉花捻子,灯就做成了。不过,煤油烟大、味臭。一个教室里,几十个煤油灯点起来,烟雾缭绕,煤气熏人,冬天再冷,也得把窗户打开。

  1958年,我上初中后,便改用罩子灯。罩子灯点的仍然是煤油,不同的是,灯是从商店买的,有灯头,还带有玻璃罩儿。灯光亮度,可以调节,也没有油烟熏人了。上晚自习时,几个人共用一个罩子灯,又明亮又省油。菜油灯、煤油灯、罩子灯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稍不小心碰倒了,弄一桌子一手的油,很不好洗。后来我到县城上高中,用的灯就更不同了。当时兴起点汽灯。傍晚,各班都有热心为大伙服务的同学给汽灯打气、填油,然后挂在教室中央。灯光白得刺眼,有的还吱吱的发响。全班同学因这等前所未见的光亮和浅吟低唱般的催促,更感这灯光的宝贵和时间的紧迫,更能聚精会神地看课文、做作业,有时下晚自习的铃声响了,还不愿离开教室。

  六十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回县城工作,县上已经有了电。这电是县办小电站发的,电力不足,电压不稳,灯光忽亮忽暗,正像当时流行的顺口溜:“千阳县城,街道不平,灯光不明……”。为了防止停电,各单位都备有煤油和罩子灯。80年代171厂迁来,千阳通了火电,才结束了灯油一统天下的局面。

  灯光,驱赶了黑暗,给人光明,给人温暖。有了灯光,才有奔流不息的夜行车,才有繁华热闹的夜市场,才有多姿多彩的夜生活。

  灯光的变迁,佐证了社会的飞速发展。珍惜灯光,就是珍惜能源,就是珍惜时间,就是珍惜我们用生命走过和将要走过的昨天,今天,明天。

上一篇:“心”上何必搁把“刀”(宝鸡 胡云朝) [2012-06-12]

下一篇:文明需要播种(宝鸡 彭雅芳) [201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