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闲话书法(宁夏 张贤亮)

编辑:王沣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9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我的“书法作品”其实应叫做“毛笔字”,因为只有字而无“法”。虽然我启蒙很早,抗日战争时期举家从南京迁往重庆,为了“躲警报”住在农村,附近有青山绿水却无学校,五岁时家里就请了位前清的落第秀才来教我,老先生只教认字不教写字。开讲竟然是《古文观止》,既艰涩又无趣,后经我母亲干预,改教《唐诗三百首》。我母亲又说还是要学写字的,就买了描红格来叫我玩耍之余自己学着填。家慈自小受西方教育,也不懂书法,看我只要把空白处填满就行了,纯粹是“涂鸦”。不知这种描红格本子现在还有没有,我觉得那还是有些益处,可让学生对汉字结构有初步印象,但因为是在线框中的空白处填墨,会使人忽视了笔法,而“书法”首先在于笔法,即运笔之法。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懂什么笔法,拿起笔便写,这也是我不敢称自己的毛笔字为“书法作品”的缘故之一。
  想起来练毛笔,是在用电脑写作以后,我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批用电脑的作家,早在上世纪 80年代就用一种叫“文字处理机”的“机”“处理”字了,接着用 286、 386到 486……时间一久我逐渐觉得用笔写不好字、也不习惯用笔写字了。我平时爱即兴写点旧体诗词,而旧体诗词用电脑打印出来不像样子,仿佛它非得用毛笔书写才有味道,于是开始用毛笔写字。在文联这样的单位上班有个方便,周围有许多优秀的书法家,有书法家来我办公室,我都要求教一番。老师很多,指点不少,可是我只记着“藏头护尾”和“横书竖入竖书横入”两个有操作性的重点。因而,要我谈“书法”的话,我只能说我一直遵循的就是这个最基本的原则,别无其他。
    因为我的“书法作品”除索要者指定的内容之外,全部是我个人的旧体诗词,这就让我可自由挥洒,虽然没有“书法”之“法度”,但笔墨中却有真性情在,应了佛家的“法、非法、非非法”之说,和写小说一样: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
  书法是中国汉族最独特的艺术,是世界其他民族都没有的东西,最简单又最复杂。这门艺术真可用一句广告语来定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写出的字,表现出不同书写者的个性、品味与书写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心情、意境等等。蔡米苏黄各有千秋,你只能说你喜欢哪位书法家的字,而不能说哪位书法家的字最好。字只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工具,书面文字主要还在于内容,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我们现在读到的帖,如书法圣典《兰亭序》《祭侄稿》等等,无一不是书写者自己的作品,它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即使是张旭的狂草,你没醉到轻度酒精中毒的程度也写不出来,也就是说你要进入思绪疯狂的状态。后来,写字逐渐独立出来成了一门技艺,追求的是形式美,才有了“书法”之说,又出现了所谓的“书法家”。我认为,“书法家”的正确定义应是掌握了“书法”这门技艺的人,与其所表达的内容无关,即和书写者的文化底蕴、文化素养关系不大。上世纪 80年代末一个春节前,我领着一帮文化人下乡慰问,见一位披着破羊皮袄的老农在集上替人写春联,五毛钱一副,用的笔不叫笔,刷子而已,然而写出的字却令一些书法家汗颜。但他字写得虽好,文化的其他方面却知之甚少。正因为内容和形式的脱离,一些书法家的作品也只能称之为“书法作品”,只能看他写的字,他写的是什么内容倒无关紧要了。我觉得这恰恰切中了我们当代一些书法家的要害。书写者对古诗词并没有很深的理解与体味,仅仅把古人诗词作为书写的材料,这当然难以在书法艺术上有所突破。就拿现在到处可见的以毛泽东诗词为材料的“书法作品”来说,我看没有一幅及格。因为毛泽东的诗词只有他自己写,任何书法家都没有他的霸气、豪气和狂放。毛泽东是离我们时间最近的,我们哪能提起笔就轻易地领悟遥远的古人作品的精髓呢?我参观过一些书法展,多数作品无非是展示书法技艺,能以其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文采震撼观众的很少。从笔墨章法角度讲,很多“书法作品”都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却没有体温,就像橱窗中穿着华丽的模特儿,因为不是血肉之躯,不能给人以亲切感。
    我不敢称自己为“书法家”还有个原因:我喜欢观赏文物,曾见过数百件民国时期各部委、省市向当时中央政府的呈文以及清中晚期的牌匾。那时没有中文打字机,所有呈文都是手执毛笔书写的蝇头小楷,牌匾上当然是大号行楷或者榜书。呈文下署名的是呈文单位,实际上都是呈文单位的“书记”“办事员”之作,而牌匾题款也只是赠送者的名字而非书写者制作者。据我看,每份呈文及牌匾的书写者凭其书法技艺都可加入现在的书法家协会。 

上一篇:人生如长恋(张炜 山东省作协主席) [2013-05-09]

下一篇:母亲的鞋垫(赵洁) [201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