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走进宝鸡>宝鸡风俗

西府话里写不出来的字

编辑:于明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14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娃 da里?”

  “在 m ang上哩!”

  “叫回来把 duo  nao收拾一下!”

  这是关中西府地区一对夫妻之间的日常对话,外地人不知所云,西府人一听就明白。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娃去哪里了?”

  “在家门口玩呢!”

  “叫回来给他理个发!”

  原来,在西府话里,“ da里”是“在哪里”或“去哪里”的意思;“ m ang上”即“家门口”;把“头”叫“ duo  nao”,把“ duo  nao收拾一下”就是指“理发”。

  不过,这些方言俚语,西府人能说能听,你要让他们把相应的字或词全写出来,可就难为人了!有些个话,似乎找不出准确的文 字表达,只好用谐音字来代替;有些个话,很老旧的字典里能找到出处,但都是一些生僻字,除了个别语言文字专家知道,一般人不识不懂,更不会写了;还有些话里的用词,字典里也难找,但大家都这么说,代代相传,有音无字,成了只可意会言传却写不出来的字。

  西府话研究者、宝鸡民俗专家李春林先生把西府话里写不出来的字概括为:谐音字、生僻字和有音无字。

  有位置没名分的谐音字

  本字不好找,也许本字根本不存在,就用谐音字替代本字,这在西府话里比较普遍。

  例如人体部位名称方面,把下巴叫“牙茬骨”,腋下叫“格子洼”,脚后跟叫“脚巴骨”,额头叫“艾路”。

  动物方面,麻雀叫“嘘嘘”,猪叫“唠唠”,蚂蚁叫“皮缝蚂”,蛤蟆的叫法你想也想不到,叫——“疥疤头”。

  性格方面,把凶狠强悍叫“横”或“歪”,把呆傻叫“瓷”或“瓜”,把奇怪不可理喻叫“秧蛋”。

  语气情感方面,这小子叫“饿儿”,完蛋了叫“毕失咧”,搞糟了叫“日塌咧”,催促人叫“克里马擦”,你要说它们的本字到底是啥?还真不好说。

  由于是谐音替代字,有些谐音字就不止一个。如:把人轻浮叫“骚情”,也有写成“骚轻”的;把心烦叫“缪乱”,也写成“木乱”;把坏蛋叫“ ha  song”,写法就更多了。

  李春林说,就是同一方言区发音也有区别,这就造成谐音字、替代字非常多,表达非常灵活,说明西府语言确实博大精深,形态丰富;另外还说明,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的确是为语言服务的。

  有名分没人理的生僻字

  咱陕西乡党贾平凹曾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叫《饺子馆》,里面有个窝囊人叫“日巴耍”,有读者说“耍”字写错了,发音不对。作者写没写错我在这里不敢妄断,因为本来就是小说里一个特定的人名,至于叫什么名字、用哪个字都在于作者安排,名字是不存在错对的。

  在西府话里形容一个人窝囊,倒有个与之接近的不文明用语叫“日巴 chua”,这个“ chua”,字典上有会意字:“欻”,西府话念去声,是把菜倒入油锅发出的声音。另外,择菜时提住顶端,用手往下一捋,叶子便纷纷落下,这个动作也叫“欻”。除了表音,“欻”往往用于否定和不屑的语气。如两人对话,一个说:“中午咱们吃羊肉泡把张三叫上。”另一个不同意,便说:“叫他欻呀,那人难日得很 !”

  “欻”字显然算是个比较生僻的字,李春林说,西府话里类似于这种好念不好写的生僻字也有不少,很多集中在一些动作类词语上。

  例如:打叫“挕” (die),和面叫“搋”(西府话发“ cai”音),揉叫“挼”( rua),轻微地拧人叫“挦”( xian),扛上肩叫“掮”(西府话发“ qie”音),歪歪着半躺叫“趄”( qie),侧身睡叫“仄”(西府话发“ zei”音)。其他生僻字,像把“小”叫“蕞”(西府话发“ sui”音),把“别”叫“嫑”( bao),等等。

  生僻字实际上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天天在念的字。李春林担心,这些天天在说的生僻字再不使用的话,有一天会走向消亡或被其他谐音字取代。

  很是尴尬的有音无字

  李春林的担心不无道理,有些西府方言土语,就像流行它们的偏远山区一样,由于文化不发达,有音无字,字典里很难找到,甚至连个替代字也没有。

  你看“ nia”小伙娶的媳妇多心疼!——“ nia”是哪个字?是“那”吗?

  亏了人“ lia”!——不知用哪个感叹词更合适。

  不“ er”识——不理睬之意,但这个“ er”实在是……

  “ dui”上了 !——撞上了!“ dui”求解。

  你“ m a”走 !——你麻利走?还是你先走?“ m a”究竟是哪个字?

  另外还有一些名词有名无实。如把高粱叫“ tao  shi”,牲口叫“ ying   ya”,有一种竹子做的容器叫“ pu  lan”,插筷子的筒叫“ chi  lou罐”,那个扬场时飘的东西用来烧炕,农民称它“ yi子”。

  陕西的一种面食叫“ biang  biang面”,是一种又宽又长又筋道的面条,西府有民谣:“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东一长,西一长;中间坐个马大王,心字沉了底,月字挂一旁,钉个钉钉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就是写这个字的顺口溜。据李春林说,“ biang”字有多种写法,要点是记口诀,口诀记住了,字也就写出来了,这种写法是 64画。

  “ biang”是组合字,严格说不算字,一般人也没耐心去写它,不过聪明的西府人还是找到一个写它的简便法子:

  一口井,中间一个点——投石进井之意,这就是“ biang”!

  为重订《上海话大词典》,上海曾在几年前审定出上海话里 52个“说得出写不出”的字,语言专家将其分为“写不出字的名词”“打不出的字”“写不出本字的动词”“写不出字的形容词”和语气助词、拟声词等几大类,而选定的替代字读音和上海话读音基本相近。上海话难写的尴尬历史宣告结束,这给我们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上一篇:岐山独特的“赎身”习俗 [2013-08-14]

下一篇:岐山春节民俗文化大观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