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 > 走进宝鸡>宝鸡风俗

宝鸡风俗

  •   羊肉宴是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尹家务镇大海子村和小海子村的特色美食。烤羊排、酱羊头、烧羊蹄、炒羊肝、爆羊肚、焖羊肉……从头到脚,羊的全身都被端上了桌,就连羊眼睛也变成了一道菜,可是名副其实的全羊宴。   在凤翔吃羊肉,尤以尹家务乡大海子村最为有名,大海子村是远近闻名的屠宰专业村,全…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9-09 15:19
  •   说起宝鸡传统美食,就不得不提西府重镇--凤翔县。凤翔的腊驴肉、豆花泡馍、锅盔都是远近闻名。但凤翔还有一种美食,或者可以说一种特色菜品,近些年来也是名气越来越大,那就是凤翔县城关镇豆腐村里的豆腐宴了。今天。   豆腐村地处凤翔县城南,位于秦都雍城之内,村子因豆腐而名。据村里的老人讲:豆腐村豆腐…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9-09 15:16
  • 近日,由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大型史诗纪录片《东方帝王谷》执行总导演陈方平带队的拍摄组一行来到我市,深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岐山、凤翔等地进行拍摄活动。 据陈方平介绍,大型史诗纪录片《东方帝王谷》以历史记载和考古取证为依据,采取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的手法,展示周秦汉唐王朝的辉煌气势和历…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7-02 16:09
  • 本次发掘出土的陶灶模型省 考古研究院供图 6月21日,从省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考古专家对岐山县双庵遗址考古发掘时,发现陶窑、平底灰坑等仰韶文化晚期遗迹,在出土的盆、罐、尖底瓶等陶器中,部分纹饰为有当地特色的“压印暗纹”。   昨日,省考古研究院专家马明志说,此次发掘面积约1500平方米,…
    来自:华商网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6-23 17:00
  •   王琦,号碧珍,别号陶迷道人,江西新建人。民国时期景徳镇著名瓷绘艺人,以写意人物见长,尤以肖像画最受人珍爱,是珠山八友中杰出代表人物。岐山县博物馆藏品中有一组王琦粉彩人物故事瓷板画 ,为条屏式,画心纵 19厘米,横 12厘米。外带橘黄色木质边框,可知为悬挂在厅堂或书斋墙壁上的高档观赏品。现分别介绍如下:…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6-17 16:25
  •   豆花泡馍是宝鸡凤翔名小吃。豆花用上乘的黄豆土法做成,鲜嫩爽滑,煮而不散;馍采用独特工艺加味料烙成,用浓汁豆浆加佐料将馍片和豆花滚汤烧煮烩成一碗,豆花洁白,馍片金黄,汤色乳白,配以凉拌小菜,别有滋味,现如今,它已成为宝鸡人最钟爱的早餐之一。   相传,大文学家苏轼在西府雍城任太守时,尝过豆…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6-03 14:08
  •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中国最好的驴肉就产自凤翔,凤翔人做驴肉的工艺可谓一绝,精制而成的腊驴肉,色泽红润,质地紧密,酥香可口,味道极佳,自清代咸丰年间起就有凤翔腊驴肉了。   腊驴肉以凤翔铁沟腊驴肉为代表,其中,腊钱肉以原料奇特,制作精细,色鲜味美而著称,早年间,仅凤翔县就有…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6-03 14:03
  •   在西府人眼里,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逢年过节,唯有一碗岐山臊子面才是最值得期待的。岐山臊子面在西府人心中的重要程度一点都不亚于饺子。今天的“舌尖上的宝鸡”专题,我们来说说西府人的压轴菜--岐山臊子面。   在宝鸡,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燣(音 lá n)臊子、做臊子面,在宝…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6-03 14:01
  •   说起宝鸡传统美食,除了岐山臊子面外,就数岐山擀面皮的名气最大了。擀面皮虽然现在在全国各地都能吃到,可味道最正宗的还是在岐山县,正宗不正宗的秘诀就是它的醋和辣子,必须要用当地有名的岐山醋和当地产的辣椒调味才够正宗。   岐山擀面皮以“白、薄、软、筋、香”而闻名,形似宽面,几乎透明,…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6-03 14:00
  •   西府人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了几千年,以种植小麦为主。很自然,西府人吃饭以面食为主,而其中扯面最受欢迎,我们当地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一天不吃面,感觉就像没吃饭”。本期《舌尖上的宝鸡》专题,我们先来说说这西府的扯面。   扯面是陕西、山西两省汉族的传统面食,其中以宝鸡的西府扯面最为正宗,…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戴平 于明 日期:2014-06-03 13:42
  •   在西府小吃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中,除了脍炙人口的岐山擀面皮、享誉中外的岐山臊子面外,口感好、花样多的搅团也是让人忘不掉的。而对于西府人来说,这一碗“用杂面搅成的浆糊”做成的美味,不仅是对舌尖上那一丝美味的享受,更是对夹在这面糊糊中浓厚乡土气息的眷恋。   搅团,顾名思义,就是搅成的面团子…
    来自: 编辑: 日期:2014-06-03 13:34
  •   自古民以食为天,西周故地自然少不了美食,要不也不会留下“文王蛟汤”臊子面的美丽传说。虽然除了臊子面之外,我们无法领略西周美食的滋味,但美食美器,从遗存的青铜食器的精巧与美丽中,我们尽可以去想象西周时期“王的盛宴”。   按《礼记》的规定,王是在祢庙举办宴会的,赴宴的都是各国…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3-13 16:38
  • 新中国成立前,西府一带农村为维护村庄田间粮食、树木不被随意侵占或破坏,以村庄组织成立“羊头会”,由会首或长辈牵头主持,商定乡规民约若干条,约定成俗,共同遵守,违者按情节轻重罚款或给村人唱戏一台。解放后,一度被村民公约代替,教育群众遵纪守法。
    来自: 编辑: 日期:2014-03-06 14:35
  •   此为农村一种较原始的计算生产劳动时间的习俗。旧时偏远山区的一些农民习惯以火火烟计算劳动时间,其办法是:早晨为一火烟,上、下午各为两火烟,全天是五火烟。火火烟是农村集体劳动在无钟表、不知劳动时间的情况下,每当劳动到一定时间后,吸一袋烟,以解疲乏。故形成以一火烟为从劳动开始到休息吸烟,作为一个劳动…
    来自: 编辑: 日期:2014-03-06 14:34
  • 民谚云:“伏天划破皮,强于秋后犁几犁”,“伏里草,棒打倒”,意为伏天犁地很重要。西府诸县旧时要将麦收后的休闲地(即麦茬地休闲一段,准备在秋末再播种小麦),在伏天翻犁二至三遍,群众叫晒土积墒,以备秋播小麦,确保来年小麦丰收。同时,对打场锄地在农村也有“锄上有水,…
    来自: 编辑: 日期:2014-03-06 14:34
  •   小麦收获季节,甘肃“麦客”(称帮助收割小麦的人为客)来陕支援麦收,农家无论大家小户均以白蒸馍、油泼蒜、浆水面条相待,并在住宿等方面提供方便。在麦子碾打结束后,多以麦草垛大小标志丰歉。磊草一般有约定时间,到时亲邻相帮。农家都要为磊草做好宽待村人的一切准备。在扶风、岐山、凤翔一带多以烧酒盘…
    来自: 编辑: 日期:2014-03-06 14:33
  •   去过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人,一定会对那些造型精美的青铜器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日趋成熟。欣赏过这些器物之后,一些疑问不免浮现在脑海:当时没有今天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这些宝贝究竟是咋生产出来的?为啥要生产这些青铜器?让这些青铜器增色不少的纹饰,究竟有多少种…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于明 日期:2014-03-05 16:39
  •   10月29日,秋风瑟瑟,在扶风县法门镇,周原博物馆青铜范铸研究所里的人都裹紧了衣裳。工作人员敲烂两块土坯,一块新铸的青铜镜掉了出来,打磨之后,镜面光可鉴人,镜背纹饰细致清晰。   端详这块镜子,周原博物馆馆长张亚炜很高兴,这面镜子是模拟古人制造青铜器的范铸方法铸造出来的。让范铸青铜技术从理论变成实…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于明 日期:2013-11-18 14:26
  •   一剂良方,古往今来都是病者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写的《千金要方》,明代中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虽然时隔久远,但至今仍被用来治病救人。在西府大地上,至今存留着不少镌刻药方的石碑,如《千金要方》、《本草纲目》一样,供当地群众抄写、医疾。   近日,记者便走访、观摩了几处药方碑,…
    来自: 编辑:于明 日期:2013-10-28 14:59
  •   陇县地处我市西陲,西扼陇山,南控秦岭,为陕甘通道,地理位置重要,自秦以来就是关中通往西北、西南的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古人曾有“关中天险、其坂九回,欲上者七日乃越”的感叹。从长安到凤翔、向西北出陇关到兰州,在千阳陇县境内的道路被称为千陇道,是汉唐通往西域道路的西边一段。千陇道在陇县境内,分为…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于明 日期:2013-10-28 14:59

随机文章

共124 首页 1 2 3 4 5 6 7 尾页 页次:3/7页 20/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