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文化教育>文化长廊

谜语的猜法以及常用谜格

编辑:王莉 来源:孔子学院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2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一、谜语的源流

  谜语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人称谜语为隐语、廋辞、灯虎、春灯、灯谜等等。隐语最早见于《春秋左传》,《史记》与《战国策》也有记叙。这时的隐语以故事形式出现。南朝文人鲍照首创字谜,唐代又有进展。灯谜活动,始自南宋,明代以后渐成风气。由于灯谜是由组织者在灯笼上书写或粘贴谜条供人猜射,常在元宵节盛行,故称“灯谜”、“春灯”。在谜界称为灯谜的,专指文义谜;其他如事物谜、画谜、射覆谜、故事谜等各色谜类,则通称“谜语”。当然,灯谜也算是谜语的一大种类。

  二、谜语的猜法

  谜语的猜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会意法。这种方法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主要是通过谜面的意思去领会要猜的谜底。例如,“重逢”打一字。重逢的意思是“又见面”,简化为“又见”;将这两个字合起来,成为“观”字,就是谜底。

  2、别解法。就是把谜语作原意解释,而以另外的意思来扣合。这种方法又分为谜面别解和谜底别解两种。别解在谜面的,如“结实”,打一植物。这里的“实”,应别解为“果实”,而“结果实”是“落花以后产生的”,故谜底为“落花生”。别解在谜底的,如“能说会道”,打一常用词,谜底应别解为“出口技术”。

  3、象形法。就是把象形文字的特点利用起来,加以描述刻划构成谜语。如“牛过独木桥”,打一字,谜底为“生”,这个字上部为“牛”,下面一横,就是独木桥的形象。

  4、增损离合法。此法用于字谜,把字形的偏旁、部首、笔画予以增加、减少、分离、合成,进行重新组织,变成一个新字,这就是谜底,如“功过各一半”,打一字,为“边”,系拆开“功过”两字,各取一半,合成“边”字。“十一点进厂”,要将“十一”和“、”(点)合起来加进到“厂”里去,成为谜底“压”字。

  5、排除法。即排除一种容易猜到的谜底,而作别的谜底猜。如“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猜”,谜底排除了“贝”字,而应猜作“贺”字。另如“一木口中栽,非杏也非呆”,应排除“杏”、“呆”而猜作“束”字。

  6、拟人法。把所猜的事物人格化,从形象上去领会出谜底来。如“谁也知他最热心,不欺老少不嫌贫,不怕风吹和雨打,夜夜辛苦伴行人”,打一物。谜底是“路灯”。在这里,把路灯加以拟人化了。此外,还有不少其他方法,例如分扣、反射、假借、连环法等等,由于用得不多,有的又比较难猜,恕不一一列举了。

 

  三、几种常用谜格

  有些谜语是用“格”的。格,就是谜格,犹如一种规定的猜谜公式。用格的谜语,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去思考联想,才能猜对。这比一般的猜谜法,要困难一些,但更能测验出猜谜者的智力水平,更有趣味性。这里只是简介几种常用的谜格,供大家参考。

  1、秋千格。此格最常用。谜底是两个字,要倒过来读,犹如打秋千要摆过来倒过去那样。如“今天”,打一外国国名。“今天”就是“本日”,到过来读就是“日本”。再如,“健康检查”,打一常用词,应为“验体”,按规定倒过来读,实为“体验”。

  2、卷帘格。谜底为三个字或三个字以上,也是倒过来读,如同帘子卷上又放下一样。例如,“三十比九”,打一成语,正读为“差之念一”,到过来就是“一念之差”。再如,“优秀仓库管理员”,打一物理学学科名,正读为“理物能高”,到过来为谜底“高能物理”。

  3、徐妃格。根据《南朝后妃传》中徐妃半面之妆的典故而取名。谜底两字以上,要加同一偏旁,但读者仍按不加偏旁时的两个字。如“交游不广”,打一化学药品名,谜底读作“朋少”,各加一偏旁“石”,变成“硼砂”,即为真谜底。

  4、求凰格。就是“凤求凰”的意思,和对联差不多,谜面是上联,谜底为下联,要求对仗工整,但又必须在谜底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规定的附加字,如“双”“对”“齐”“配”“匹”等。例如“黄金”,打一画家名,应对为“白石”,再加一“齐”字,谜底为“齐白石”。

  5、白头格。谜底第一字要读白字,故意作“白字先生”。如“废品”,打一《水浒》人名,谜底为“吴用”。“吴”要读为白字“无”,“无用”即“废品”。

  6、梨花格。属于谐读类谜格。如“大海怒潮”,打一电器名,谜底是“扬声器”,谐读为“洋生气”。

  7、粉底格。谜底须两字以上,最末一字要谐读,与谜面扣合。如“揭竿而起”,打一地名,为“秦皇岛”,“岛”要谐读为“倒”。

  8、掉尾格。谜底三字以上,末尾二字互换位置,如“苏绣”,打一画家名,谜底为“吴作人”,即“吴人作”。

  9、双勾格。谜底四字以上,前两字与后两字互换位置,产生别义,扣合谜面。如“太太住内室”,打一外国科学家名,谜底为“居里夫人”,读为“夫人居里”。

  10、虾须格。谜底两字以上,首字须左右可分为两字读。如“前无古人”,打一礼貌用语,谜底“借光”,读为“昔人光”。

  11、燕尾格。谜底两字以上,末一字可左右分开读。如“说媒”,打一应用文体,谜底为“介绍信”,即“介绍人言”。

  12、碎锦格。谜底两字以上,每个字不拘上下、左右,均可拆成二、三字,甚至四字读,连读后产生别义,扣合谜面。如“满朝朱紫贵”,打一春秋时期人名,谜底“管仲”,应拆成“个个官中人”。

  13、脱靴格。谜底三字以上,将末一字掩起。如“秋水共长天一色”,打北京商号一,谜底为“普兰德”,掩去“德”字,剩下“普兰(蓝)”。

  14、遥对格。字数不限。要求谜底与谜面字数相等、相对,平仄相称。如“金虎符”,打一工艺品,谜底为“贝雕画”。

  15、骊珠格。谜面上不打什么谜目,谜面句子前两字隐秘目名称。如“驰誉银坛”,应从其“电影名家”含义入手,猜出谜底为:“电影名·《家》”。

  16、遗珠格。谜底为三字以上单数,当中一字掩起。如“潮涌大江流”,打成语一,谜底为“无风(不)起浪”。

  17、系铃格。谜底两字以上,须将谜底中某个字读作变音后扣合谜面。如“喜玛拉雅”,打一成语,谜底“藏之名山”之“藏”要读为“西藏”之“藏”。

上一篇:汉语七大方言之一的客家方言 [2011-08-12]

下一篇:汉服演变简史 [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