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文化教育>人生智慧

做一个真正的人的三原则

编辑:王莉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4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

  近些年,有暴发户发出如此的慨叹。他们吃山珍海味,住豪宅,开名车,挥金如土,花天酒地,一副贵族的作派,一种“成功人士”的姿态,为何会如此无奈和空虚呢?

  对此,孟子早有断言:“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滕文公章句上)无教,使他们成为物质的富翁,精神的乞丐。

  他们尽管得到了一些金钱财富,但得不到精神的愉悦,灵魂的安慰。

  无教,并不仅仅指他们其中很多未受过正规的高等学校教育,而是指他们普遍缺乏应有的教养。是一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

  所以,孟子认为,做人首先要有道德修养。他认为汤时的名相伊尹,就是这样一个有道义的人。“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万章章句上)伊尹喜好并实践了尧舜之道,不合道义的财富再多,他连一眼都不看,更不要说自己动手去拿了。同时,不合道义的东西,哪怕只有一丁点儿,也不会向人索取。因为伊尹是一个有道德教养的人。

  孟子认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还要有气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章句上)就是一种极致的道德气质、精神品德。它既是道德完善的极致,又是衡量道德的最高尺度。

  为此,孟子进一步将这种浩然正气,概括为“大丈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章句下)大丈夫就是有气节的人!

  他们,就是鲁迅先生所称赞的“中国的脊梁!”从古至今,无论为民请命,还是为国捐躯;无论解民于倒悬,还是救民于水火;无论投笔从戎,还是慷慨就义,都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气节而名垂千古。比干忠谏,惨遭剖心;荆轲刺秦,易水悲歌,至今流传;苏武牧羊,不失汉心;诸葛谨慎,鞠躬尽瘁;李世民纳谏,人镜仍能明得失;岳飞精忠,一首《满江红》气壮山河;包拯清明,传唱不断;文天祥慷慨赴死,忠烈千秋;袁崇焕冤屈,至今不平;林则徐销烟,四海扬眉;康梁变法,“六君子”血红;辛亥革命,孙中山首功……他们都是有气节的“大丈夫”,是几千年挺立的“中国的脊梁!”

  正是有了这种“大丈夫精神”,我们民族才几千年生生不息,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像与我们同时代的那些文明古国,不是被茫茫沙漠所埋没,就是被所谓的“蛮族”所征服,所同化,所灭亡。

  正是有了这种“大丈夫精神”我们民族在近一百多年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依然能从血与火中走出一条抗争之路、自强之路、富裕之路、文明之路。

  当然,我们民族中,也有丧失“大丈夫精神”,没有气节的败类。有为富不仁者,有男盗女娼者,有卖身求荣者,有丧权辱国者,他们,按孟子的说法,“则近于禽兽”,不能算有道德有气节的人!

  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在权势、金钱和暴力面前表现得最为充分。

  往往与这个人的出身、贫富以及受教育程度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孟子是这样认为的:“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章句上)荣辱不惊,在功名利禄面前,在穷困潦倒之时,始终能够保持独立的人格,是做人的根本。如果穷困时,就不顾道义,胡作非为;富贵时,就张狂不可一世,那就不能说其是具有独立意志的人。

  因此,孟子认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要有独立的人格。不只在功名利禄面前要有,即使面对生死考验,也要坚守气节,保持人格。“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告子章句上)不苟且偷生,不卑躬屈膝,是谓“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生命固然重要,对谁都只有一次,但比生命更重要的就是道义,在万不得已,与二者之间取舍,舍生取义,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惟一选择。

上一篇:无义:无耻之尤 [2015-12-14]

下一篇:圣贤教授换位思考法 [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