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休闲娱乐>百科知识

首次!人类发射探测器撞击小行星

编辑:李艺航 来源:科普时报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3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科普时报记者 陈 杰 赵卫华

  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高速撞击到地球表面,导致统治地球1.6亿年之久的恐龙因此灭绝。如果有一天,人类也面对着这样的威胁,我们该如何逃过类似的命运?

  9月2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执行“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的探测器成功撞击了一颗名为“迪莫弗斯”(Dimorphos)的小行星。此次任务的目的是尝试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使得“杀手小行星”偏离地球成为可能,以免对地球构成威胁。

  小行星撞击地球看上去是罕见的小概率事件,但如果把时间拉得足够长,小行星撞击地球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上述66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时产生的陨石坑目前仍然存在。此后至今,地球虽然没有再受到如此大个的小行星“威胁”,但人类从来没有放松对这些“杀手”的警惕,一直在研究通过撞击使可能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发生偏转,从而保护地球和人类的安全。

  “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2万多颗近地小行星,它们都有可能对地球构成一定的威胁。”上海天文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施韡表示,如果真的有小行星撞向地球,可以把它炸碎,减少对我们的威胁,或者采取撞击方式改变它的轨道,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人类躲藏到地下掩体中保存有生力量。

  从发生概率来看,解决小行星撞击是人类未来必须要面对的难题,而且方法途径也并不太多。目前,各国更加倾向于通过改变小行星的飞行轨迹,来避免它们撞击到地球表面。此次NASA的探测器撞击小行星,算是人类第一次主动出击,面对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做准备工作。未来某一天如果真的发生了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人类也能有办法进行应对。

  其实,这并不是人类首次用探测器撞击地外天体,此前日本的隼鸟二号为了采集样本,曾经主动发射弹珠撞击过小行星,NASA自己的探测器也曾撞击过彗星,2005年深度撞击号曾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进行探测。NASA为何选择“迪莫弗斯”作为试验目标?撞击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呢?

  施韡说,此次撞击的目标应该说是精心挑选的,首先这两个小行星个头并不是很大,探测器也不大,撞击不会把它们撞出原有的轨道。“这两颗小行星距离地球大约是1100万公里,这种撞击在未来的几百年当中都不会对地球构成直接的影响。”

  按照科学家的模拟结果,此次撞击将会让小行星的公转速度减小0.4毫米每秒,公转速度最终会导致公转周期的变化,按照设想,被撞击的小行星公转周期改变6—10分钟就是最理想的结果,这也意味着整个撞击试验的成功。不过,研究人员需要大约两个月才能确定“迪莫弗斯”的运行轨道是否发生了变化。

  据了解,此次撞击仅仅是整个试验项目的一个开端,撞击发生的同时,地面上的多个天文台以及哈勃太空望远镜、韦伯太空望远镜同时对准这颗小行星,时刻注意它的飞行轨迹以及相应的数据。据悉,NASA在后续的任务中还会发射新的探测器,进行近距离的观测记录。

  当然,人类的存亡不能仅仅依靠一个航天器的撞击。有消息称NASA正在考虑更多偏转或摧毁危险小行星的设想,包括使用离子束轰击小行星、研制所谓的“引力牵引航天器”来“拖拽”小行星等方案。NASA行星科学部门主任洛里·格雷兹说:“我们正在开启人类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有可能有能力保护自己免受危险的小行星撞击。”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也将为地球张开“保护伞”。今年4月,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我国将开始完善建立地基天基对小行星的监测预警系统,并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

  “我们争取在‘十四五’末期或者2025年、2026年实施一次对某一颗有威胁小行星的轨道改变技术实验。”吴艳华透露。


上一篇:秋天易口渴?秋梨润秋燥,吃法有讲究 [2022-10-12]

下一篇:未来,我们吃的药可能会是“AI造” [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