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休闲娱乐>百科知识

打瘦脸针、瘦腿针有哪些禁忌?一文读懂

编辑:李艺航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31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瘦脸针、瘦腿针、除皱针……近年来,以注射为主的非手术操作医美项目,成了很多美容院热推的美容产品。然而最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频频接收全国各地来就诊的肉毒素中毒患者,仅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一家医院,最近收治的患者数量与同期相比就激增了近10倍左右,患者年龄最小的不到20岁,最大的超过60岁。

肉毒素中毒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化学损伤中毒救治科主任 张锡刚:在前两年,一年的收治量也就是二三十例,今年,光4月份就收了44例,5月份半个月收了39例,今年四个半月,已经收了139例病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肉毒素中毒的病人主要表现是以颅神经为支配的器官或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麻痹,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事实上,肉毒素作为药品,对于它的运输、储存、注射量、注射机构和注射医师均有严格的要求,而美容院一旦在任何一个环节存在不规范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肉毒素中毒危险。如果在美容院接受不规范治疗,将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肉毒素中毒患者 郝女士:我的脸很大,然后我就觉得咬肌变小一点就行了。打了瘦脸的,是那种韩国绿毒。我就觉得我朋友打都变好看了,我也想去打,反正说是打了就脸会变小。

记者了解到,除了希望脸部或身体不同部位变瘦以外,还有一些人注射肉毒素是希望祛除皱纹。有统计显示,在所有年龄段的医美消费者中,肉毒素注射的关注度高达56%以上,那么肉毒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药物呢?

上海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治医师 陈刚: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一些肉毒毒素,一方面它是一种药物,但它确实是有毒性的,而在自然界中我们的肉毒素其实是分为A、B、C、D、E、F、G七种类型,但是作为药物的在国内主要是A型肉毒毒素。

医生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常说的肉毒素,其实指的是能够抑制肌肉收缩的一类药物。

上海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治医师 陈刚:肉毒毒素它是作用于神经和肌肉之间的这种通信连接,它阻断了这种通信连接。

据了解,注射肉毒素调节人体乙酰胆碱的释放,从最早应用于治疗眼睛斜视等病症,到现在广泛应用于诸多医美项目。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化学损伤中毒救治科主治医师 江云:肉毒素它的中毒机制主要是因为它影响了乙酰胆碱的正常释放,乙酰胆碱是神经肌肉接头存在的一个神经递质,它如果不能正常释放,就会导致一系列的肌肉迟缓和麻痹症状。

医生告诉记者,前来就诊的中毒患者,主要原因是注射剂量过大、药品在冷链运输和保存中存在不规范等问题,也有的是注射机构和医师并未取得相应资质、不专业操作造成注射肉毒素出现中毒危害。

应辨别药品真伪

在正规医疗机构注射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化学损伤中毒救治科主治医师 江云:肉毒素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颅神经支配受到影响的一些症状,比如头晕眼花、乏力、颈项无力,然后视物模糊复视等,再往后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一些构音(说话)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当然更严重的可能就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化学损伤中毒救治科主任 张锡刚:对肉毒毒素中毒最特效的方法就是注射抗肉毒毒素血清,这是一个特效解毒药。

美容院违规注射肉毒素

医美并非零风险

2023年,医美市场规模高达2912亿元,预计2025年将超过4100亿元,其中肉毒素在医美项目中的关注度超过56%。而近来各地频频有消费者发生肉毒素中毒事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上海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谢芸:肉毒素中毒的原因,最常见的就是毒素的剂量过大。其实我们国家在2008年的时候,已经把肉毒毒素归到了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管理之内,所以它除了遵循我们常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外,还要遵循毒素药品管理规定,在2023年1月份,我们国家还出台了肉毒毒素药品是需要有一个全流程的追溯的,这个药品它必须是由国家指定的医疗生产企业才能够进行生产,所以它只能够卖给医疗机构。

上海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王丹茹:我们接诊的大多数肉毒毒素中毒的患者,事实上使用的都是非法来源或者不明来源的肉毒毒素产品。一定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由具有资质的医生来做一个施打和使用。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专业机构、专业医生以及正规来源的产品。

专家告诉记者,肉毒素注射到体内以后,根据注射的剂量以及注射部位的不同,它一般要3到14天逐渐起效,起效后一般维持4到6个月左右。专家特别提醒,有一些人群不适合注射肉毒素,存在禁忌。

上海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治医师 陈刚: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怀孕哺乳期,重症肌无力这一些肌力的异常,对肉毒素蛋白有过敏史,注射区域有一些感染情况,这四类情况是注射的禁忌证。

(总台央视记者 张芸 杨晓刚 赵迎晨)

上一篇:专家支招老年人合理补充蛋白质 [2024-05-29]

下一篇:“麦田CBD”,唤醒的不只是乡愁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