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苏轼与太白山(作者 杨烨琼)

编辑:金梅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8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提起苏轼,可能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伤心悲戚之情难抑,浸人心髓;他的“大江东去”,铿锵之声破云穿雾,响彻神州;他的“左牵黄,右擎苍”慷慨激昂,灼情如炬;他的《喜雨亭记》洋洋洒洒,官与民其乐融融……他的一生把上天赋予他的个体生命经营得如此丰满多彩,特质无二!  

         可要说起这样一位时代的巨人与太白山和太白神庙的一段历史故事,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

        北宋嘉祐六年( 1061年)农历八月廿五,时年 24岁的苏轼通过宋仁宗崇政殿御试,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十一月初赴任,十二月十四抵达凤翔府,受到时任凤翔知府宋选的热情迎接。

        苏轼到任后,便遇到了当时持续近半年  ( 1061年 9月 -1062年2月底)  之久的关中旱灾。

        到嘉祐七年( 1062年)农历二月,时已初春,但由于严重干旱,地面干裂,麦禾几近干枯。时签判一郡且刚到任两月余的苏轼见状心忧如焚。他听闻府属眉县境内太白山神极佑百姓,祈雨甚灵,便与知府宋选商议,为了百姓种者有收、安居无忧,决定亲到太白山祈雨。

        意气风发、满腹诗书的苏轼亲自书写了《凤翔府太白山祈雨祝文》。他与知府宋选两人于求雨前一天就沐浴斋戒,焚香祈祷,以求此行能化解府民之忧;第二天,便前往眉县太白山神庙  (即今日之清湫太白庙)  祈雨。焚香叩首后,苏轼这位年轻的凤翔府签书判官,用他那华美的气质之音高声诵读了那篇《凤翔府太白山祈雨祝文》。他用他那华美的文辞和同样华美的文人人格与太白山神交流,向其祈祷。

         祈雨后回凤翔府途经真兴寺阁(凤翔府驻地附近)时,忽然黑云涌动,吹起微风。苏轼以为太白神灵应,天将欲雨,兴奋之情难以抑制,遂赋诗《真兴寺阁祷雨》一首。

        回到凤翔府后,苏轼于乙卯日在凤翔城举行了隆重的祈雨迎圣水活动,迎接和供奉按照惯例在太白庙祭礼时从庙前神湫中取得的那瓶水,作为圣水供祷。活动举行得庄重而又热烈,官与民的心忧之情、期盼甘霖之意溢于活动始终。

        仪式刚结束,只见浓云密布满天暗,天雨欲滴水淋淋。当夜,凤翔府属各县果真细雨蒙蒙,一夜滋润。不几日,又降雨滋润。两场雨使旱象稍解,但因雨量有限,民官同惜,以为不足。

        苏轼经过走访后得知,唐天宝八年( 749年),朝廷诏封太白山神为神应公,到宋初改封济民侯。苏轼认为朝廷“封爵未充”导致太白神不悦,故降雨未沛,便着手起草“乞封太白山神状”。

        说来奇怪,恰在此时的丁卯日,凤翔府属各县突降大雨,连下三天,禾麦保收有望,民众奔走相庆!

        恰巧府衙北面府建的一亭子落成求名,苏轼便“亭以雨名,志喜也”,命名此亭为“喜雨亭”,并作千古名篇《喜雨亭记》。

        喜雨甘霖,护佑民生,苏轼以为“乞封”之想与太白神相通,并感太白山神护佑、滋润之恩,在知府宋选委托下向朝廷上《代宋选奏乞封太白山神状》。

         苏轼在奏状中奏请朝廷封赏太白山神,以彰其护佑生民之功。随后,朝廷依凤翔府奏,封太白山神为“明应公”。

        朝廷准凤翔府奏状后,苏轼以虔诚之心、怀感恩之情前往眉县清湫太白山神庙,亲自书写祝文《告封太白山明应公祝文》,并依旧用他那华美的气质之音高声诵读,用他那华美的文辞报告山神“明应公”的封号,用他那华美的文人的人格与太白山神神交。随后,他还主持重修了太白山神庙。

        时光如梭,岁月匆匆,转眼间,时间已过去了 950多年。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些碑文、那些意气风发时的神来之笔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它们如同历史天空中的点点星光,闪闪烁烁,让人们有一种看到的享受、惬意与思考和对祖先历史的一种荣光感。这,就是文化之美。

上一篇:秦腔不唱吼起来(作者 崔彦) [2014-09-28]

下一篇:挂镰(作者 剌婷) [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