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 > 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西部美文

  • 在陕北,腊月、正月是少不了秧歌的。 这块厚重的土地上,腊月、正月里的秧歌是一束束花,遍地盛开。喜庆的陕北秧歌既有原生态又有时代感,为人们带来独一无二的感受。一支支秧歌队扭起来,欢庆一年的劳动收获,祈盼风调雨顺。陕北人爱秧歌,爱得肠子拧绳绳、肝子摇铃铃。锣鼓一响,四面八方的人蜂拥而至。他们的生命深处…
    来自:陕西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4-02-26 15:28
  • 我十八岁之前生活在老家淳化,那是个山区小县。当年的日子不敢跟现在比,过年好像也没有啥好吃的。可是,又好像一过年就全是好吃的,香风辣雨把人都淹了。那时过年,真像过年,大鱼大肉吃得美,忙了舌头累了嘴。年三十之前,腊月的二十七、二十八,灶火就停不下来,家家户户都在厨房忙活,饱享着油烟和热气。忙,但是不乱…
    来自:陕西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4-02-17 09:50
  • 巍巍秦岭,悠悠巴山,簇拥着安康。清凌凌的汉江挽着任河、月河、恒河、旬河、岚河从安康流过,滋润出一个富庶的鱼米之乡。这里盛产的玉米、小麦、糯米、高粱是酿酒的好原料,丰收的拐枣、柿子、高粱、甘蔗,更能酿造出醇香的玉液。每到年关,陕南一带最热闹的一件事情莫过于酿土酒了。从巍巍的秦岭到连绵的巴山,几乎家家…
    来自:陕西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4-02-17 09:45
  •   似乎是酝酿了一个冬季,大片大片的雪花飞舞着。清晨起来,满眼便是雪的世界:屋顶、树枝、道路、车顶、空地、草坪,凡是能落雪的地方都蒙上了厚厚的雪绒,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前几次的雪天擦肩而过,总让人唏嘘不已,心有不甘,些许失落,还有几多眼羡交织着。不甘的是地处大西北的陈仓…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4-02-05 09:48
  •   小时候,进入腊月,整个村子便热闹起来。大人们忙着准备各种年货,小孩们则兴奋地期盼着过年。那时候的年,是我心中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照亮了我对家乡的思念。如今,尽管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那份纯真的欢乐与温馨,仍旧深藏在我心底。   记得那时候,腊月一到,整个村子便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大人开始忙碌着扫…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4-02-05 09:42
  •   小时候盼着过年,知道进了腊月喝了腊八粥,年就近了。   过了腊八,我们兄妹几个就开始扳着指头数着日子,心心念念等着年到。看着大人们忙碌着准备过年的东西,我们也跟着心神不宁,同时也是满心欢喜的。因为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我们家就要杀年猪,那时候我们几个就能饱餐香浓美味的猪肉了,想起来那个香…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4-02-05 09:38
  •   周日查看天气预报,说周一西安有雨夹雪。   早上掀开窗帘朝外一看,天果然阴着,天宇已经摆出了一副下雪的姿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上的这几句诗歌解释着时光的易逝。长安,在这个兔年的年尾,雪终于来了。  站在长安的地面,仰望着雾霭之外的青天,就想着千年前的那一场…
    来自:陕西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4-01-18 09:04
  •   自然界的四季轮回,一如人世间的四幕活剧,春去,夏来,秋走,冬至,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展风流天地间。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惠风和畅、燕舞莺飞的春之清新浪漫使人陶醉;“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繁花似锦、万…
    来自:陕西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12-19 09:08
  • 小城又见雪来 作者:杨美娟一场期盼已久的雪终于在周末的傍晚姗姗而来。对于这个季节来说,她来的着实有些晚。也许是因为迟到而羞涩,在一阵唰刷的雨的前奏声中,她才带着一种静谧的美,一种空灵的韵,像无数的蝴蝶一样飘落下来,那纯净的白色,瞬间沉淀了一切喧嚣,给这个小城带来了宁静和安详。看着窗外洋洋洒洒飘落的…
    来自:宝鸡电视台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12-15 20:56
  • 冬天干得太久了,就有种渴望,渴望的不是雨,而是久违的雪……睡意朦胧中,腥松揉眼,漫不经心地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啊,下雪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天虽是微亮,但还灰蒙暗淡,小区的花园,旷野的田间,林间小路都被白雪覆盖着,白茫茫一片,远处的山岭沟岔也是银装素裹,雪中美景清晰可见。真是:“夜来无声晨唱…
    来自:宝鸡电视台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12-13 16:21
  •   来到乌兹别克斯坦,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寻找胡旋舞的踪影与余音。20多年前,这个愿望就像一颗种子,存于我的心里,在岁月的涵养中,已经破土、发芽,遏制不住,而且刻不容缓了。我与同行的朋友们放下行李箱,便一道去街头、广场和剧场寻找。   记得20多年前,荷兰举办过一次国际民间艺术节,我受命带领陕北黄…
    来自:陕西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9-28 09:16
  •   住在山脚下,后山就是我的书架,野花,草木,还有飞鸟兽虫都是我的书。有时候采一朵白云,有时候撷一朵野花,有鹂鸟从我头顶掠过。清风徐来,满山的草药味道和春天的气息就浸满鼻腔,清晨的凤凰后山,就是我所有的精神食粮。                  西部之声配图  五月,多了雨,淅淅沥沥,日复一日。…
    来自:陕西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9-28 09:12
  •   司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个人著作八部。现供职于安徽某地党报。  盛夏的池塘有一汪碧水。70多岁的刘大爷,走在门口大塘边堤坝上,心里喜滋滋的。不用说,今年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刘大爷曾是老生产队长,在他看来,每年稻子丰收,亩产超过650公斤,大塘功不可没。  我的家乡很大一部分地方属于湖畔丘陵地区…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8-16 09:23
  •   秦巴汉水间的田畔地头,河谷山冈桃花盛开,空气中弥漫着植物搅拌泥土一起生长的气息,花花草草的馨香味儿扑面而来。桃花源、桃花溪、桃花岛在桃花水的滋润下分外妖娆,让人沉醉的美丽世界就这样恣意洒脱、自信满怀地款款走来。  “桃花源”是安康市高新区新添的一处打卡景点,也是安康市最大的以桃花为主题元素的休…
    来自:陕西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8-16 09:20
  •   蓝色的火苗在锅底热烈地舞动着,行动日渐迟缓的婆婆笨拙地在锅里翻搅着:“咱农村也和你们城里一样,用上了天然气,你们以后回来做饭就习惯了……”她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沟壑纵横的脸随之绽成了一朵花。  跳跃的火苗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了那飘逝已久的缕缕炊烟中。  记不清从几岁开始,只记得我家的厨房里总放着一…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7-25 08:58
  •   杏子黄时,就到了割麦子的时节。幼时,割麦子的那几天总是艳阳高照,天极热且极干燥。成片熟透的麦子要先割倒,放在地里晒上几天,待麦子干透后才一捆捆背到场上堆起来。干透的麦秆放在一起唰唰作响,麦穗易折断,小孩就在地里捡拾折断的麦穗。  经镰刀割后的麦茬锋利无比,虽不像麦镰闪着寒光,却也让人害怕。我的…
    来自:陕西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6-30 16:17
  •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初夏。   时隔多年,再次踏上归乡之途。车窗外,阳光透过树叶,斑驳的影便一片片投在身上、眼眶。车身的晃动与光影的加持,让人瞬间眯起了眼睛,安静下来。叶有声,唰唰地在车窗外响起,记忆便在这一刻回到了几年前另一扇窗的外面。那扇窗外,孩子们在大雪纷飞的砖墙内…
    来自:陕西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6-29 09:32
  •   又到了麦黄时节,我不由想起儿时的农村,七十多年前收麦的往事。   一过芒种,算黄虫在树枝上就叫个不停:算黄算割。农人开始修理农具、光场。农谚云:“麦熟一晌,蚕老一时。”老人还说:“麦稍发黄,绣女下床。”你听,连秀女都要下床干活,可见龙口夺食的季节到了。   儿时,学校每年放忙假十天,主要任务就是…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6-19 09:12
  •   “吃面咥肉就瓣蒜”,毋庸置疑,这是北方人的就餐方式,特别是关中人日常面食的绝配,毫不起眼的大蒜,成了老百姓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符号。   大蒜,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原产地西亚和中亚。据传,西汉武帝建元二年,大蒜被张骞带回并在大江南北广泛种植。大蒜兼具蔬菜和调料两种特性,可用不同方法烹饪出不同…
    来自:宝鸡日报 编辑:王亚恒 日期:2023-06-19 09:06
  •   东西南北四方有雄关险隘,八百里古关中才固若金汤。我们穿越秦川,驱驰数百里叩访一处古关,便是横在眼前的雄关,曰“大散关”。  所以称为大散关者,因是周朝散国之关隘也。大散关在秦岭北侧,位于今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是秦蜀驿路上的重要关隘,是古关中的西大门。秦岭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大散岭则是秦岭西段的…
    来自:宝鸡电台 编辑:张艺龄 日期:2023-05-08 14:12

随机文章

共510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页次:1/26页 20/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