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休闲娱乐>旅游参谋

“三苏”往事

编辑:李艺航 来源: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6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东坡故里诗意丰收之旅

线路简介:金秋时节,来东坡故里四川眉山,观百亩稻田。田野乡间弥漫着稻谷的清香,金灿灿的水稻随风摇曳,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行程路线:三苏祠→东坡水街→永丰村→岷江现代农业园区→龚村→幸福古村→雄义村桔香稻田→青神县竹里稻香

三苏祠(1710254)-20221025081825(1).jpg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走进三苏祠,就从当下走进了历史,从现实走进了神往,从踏雪寻梅走进了璀璨文化。

三苏祠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和祠堂,自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改宅为祠以来,已有700多年历史。

“三苏”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苏东坡更是全才式的巨擘、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这方水土,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神奇密码?自南宋始,研究“三苏”者与日俱增。他们堆积起一个强大的东坡文化磁场,三苏祠就是磁场的中心。三苏祠现悬挂匾额33块、楹联65对,篆隶行草楷,明清现当代皆有,其中不乏中华名匾名联。这方天地还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出版苏学专著上百部,每年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寿苏会,是名副其实的东坡文化高地。

沿着由古木、翠柳、绿竹、荷塘、红墙、翘檐组成的画卷自由徜徉,自树梢倾斜而下的绿韵扑面而来。不管在海棠园,还是在橘园,抑或是竹园,东坡都如影随形。“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曾经,东坡一边观赏海棠的娇艳,一边体悟谪居黄州的清冷。“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姫三日手犹香。”东坡仰慕屈原,还欲仿屈原《橘颂》筑“楚颂亭”。除了橘子唇齿留香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东坡从屈原手中,接过了橘的信念、精神和气节。“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亭亭玉立的翠竹,赋予东坡竹的风骨,也带给东坡对故乡的思念和回想。

壬寅中秋之夜,我在三苏祠看见云朵移去的那一刹那,月光从天空倾泻而下,清澈透明,恣意多情。它平直均匀地洒在三苏祠的屋顶、树梢,不吝啬,不假装,不回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月光洇湿了这千年的文字,也洇湿了赏月人的心。人们深深地怀想家乡的这位千年英雄,感叹他的艺术成就、为官为人、跌宕人生、不挠意志,那股浓情不亚于“明月夜,短松冈”。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排遣孤独的情绪,无疑要向东坡先生学习。东坡深沉却不冗杂,曲高却不和寡,匍匐着身子却能卓尔不群,历经磨难依然达观自乐。他乐观而豁达,豁达而大度,大度而脱俗,脱俗而超然,超然而“羽化登仙”。东坡如一个无边无际的器皿,承接了所有的苦难和生命况味,穷其一生,将七尺之躯熬制成一服心灵之药。这服药不但医治了他那颗屡屡受伤的心,使其变得成熟且无比坚韧,也让后来那些在逆境中疼痛的灵魂,有了可以对症下药的良方。

三苏祠有眼古井,是当年苏家所用。如今,井水依然清冽甘甜,取之不竭。这井水洗过“三苏”的手,洗过“三苏”的笔,洗过苏家的米,洗过苏家的菜,洗过尘满面,洗过鬓如霜,洗过岁月,洗尽铅华。我们除了要感谢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还得感谢三苏祠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之上的花草树木、一切陈设,是它们的坚守,让今天的我们有了管窥历史的窗户。

我在三苏祠曾遇见一老一小。老者是外公,当过教师,小孩是外孙,那天是他五岁生日,外公带他游三苏祠。外公说,小孩每年生日都要来三苏祠游玩,这已经是第四年了。“要把东坡文化的种子,从小种在他的心里”。当我们欢迎小孩背一首诗时,他脱口就是:“大江东去……”


上一篇:情迷惹巴拉 [2022-11-16]

下一篇:割稻捉鱼 农夫之庆 [20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