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昆曲之美 (作者 王江华)

编辑:金梅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08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喜欢上昆曲是因为白先勇先生,喜欢上《牡丹亭》是因为昆曲。这样的喜欢似乎有点爱屋及乌,其实源头在于喜欢白先生的作品。

        白先勇先生说,于昆曲,自己是圈外人。但若没有人欣赏,又哪来圈内人呢?

        我时时惊叹《牡丹亭》的出世。黛玉说,那句子读来,但觉满口余香。而白先生说,《牡丹亭》集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于大成。一种文化的传承,必是要经历生而死,死而生的过程,我相信,昆曲的复苏,白先生便是那执着而痴情的“柳梦梅”。

        每每谢幕的一刻,便见腼腆而儒雅的一位老人着古装、行拱手礼,以谦谦君子风范登台,令人忽有梦幻之感,仿佛忘了现实、忘了世间还有种种的不美。

        美到了极致,令人忘忧。人生来多忧多思,佛家信轮回,信积善修德来世福;基督的世界里,世人在出生时便已携带了原罪。而世间又多欲念、多磨难。我总觉得,看见了美是缘分,能得以看见美,才更是一种福气。今时今日,在惊为天籁的昆曲曲牌中,在身段婀娜的杜丽娘身上,在字字珠玑的水墨唱腔里,我将自己跌进去,三日不醒。

        想来,从前的 30多年,竟不解“余音绕梁, 3日不绝”之意,更不解“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之痴迷所为何事。及至今日,每每顿住了,便为的那一句“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高天之上流云,大漠之中飞鹰,原来世间真有如此的美可以令人忘忧!

        白先勇先生 9岁初听昆曲,是梅兰芳先生的《游园惊梦》。与其说梅先生为 9岁孩童镌刻了一曲天籁之音在心中,不如说,他于偶然间种下了昆曲复兴的因缘,这一点恐怕谁也想不到。

        有人说,每场演出之后,那最热烈的掌声不是送给“杜丽娘”“柳梦梅”,而是送给幕后的白先生,恐怕动机不在于《牡丹亭》或者昆曲本身。我并不这么看,以人格的力量而推动一个剧种,乃至一种文化的传承,那么至少这个人承受得起更加热烈的掌声和赞誉!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大家之作,甚至看不到斧凿的痕迹,竟将一切手法都掩盖了。可从白先生的作品里,却明明白白看到他的本心,那就是“至真至纯”。这四个字,《牡丹亭》担当得起,汤显祖担当得起,昆曲更担当得起!

上一篇:今夜,我已读过你 (作者 胡宝林) [2014-10-08]

下一篇:史话熊猫 (作者 白忠德) [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