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美文美声>西部美文

立春,我们依旧选择希望

编辑:王亚恒 来源:秋水玉骨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8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一直很惊讶,我们的祖先怎么仰观宇宙俯察品类便能穷其奥妙,看着斗转星移感受四季轮回就能究天人之际。昨天立春之日,早晨起来就嗅到了春的气息,没有了凛冬的严寒,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太阳光芒万道很是温柔,周围一片灿烂甚是静谧,东风送暖,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季节重新开始了新的轮回,人自然也是神清气爽,步履轻盈。

  虽说对于节气的具体文化内涵不是很清楚,但血管里流淌着农民血脉的我,还是知道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农业息息相关,“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等农谚就是最好的明证。我还知道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精准地推演出来的反应自然节律变化的科学文化。“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歌”,是我们这个农业文明大国贡献给世界的智慧。

  浪漫的中国人总会以独特的中国式浪漫来弘扬与传承自己的文化,我们的先民在节气中实现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的巧妙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例如立春三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立春日仪式有热闹的“迎春”、喜悦的“咬春”“吃春”、满含希望的“打春”……

  “迎春”本指立春日东郊祭青帝 ,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岁首祈福是必须的。《礼记·月令》说:“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这种源于宫廷的祭祀活动,后来影响到庶民,形成了隆重的“迎春”仪式。我本不喜热闹,没见过“迎春”的情景,但是从文字中依旧能够感受到冠饰如同公鸡的“春官”沿街报春时的神气、浩浩荡荡的鼓乐仪仗锣鼓喧天的热闹、百官庶民迎接祭祀的“芒神”和“青牛”时的肃穆……于我而言,提到“迎春”,首先想到的就是迎春花,它是立春一侯的花信,生长在山崖土边,身躯很小,随便一个旮旯就可以生长,只要有缝隙就能延伸。喜欢这种只要春风吹到就能开放的报春花,迎春花开,便觉春光四面而来,“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我最在乎的还是温饱,“民以食为天”,中国的节日里也离不开“饮食”文化,我的“立春”仪式最多的是“咬春”,也叫“吃春”。好形象生动的“咬”和“吃”!咬时的韧劲,吃时的浓香,吃后的满足……强烈的画面感给人一种大快朵颐的酣畅。吃什么?吃的是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其实立春时节家中的地里根本没有什么时令蔬菜,不是冬季剩余的菠菜就是经冬失绿的蒜苗。一年也吃不了一斤油的年代,青黄不接的季节里哪能有“春饼”这类奢侈品,能“咬”的就是冬天埋在地里还没吃完的萝卜罢了。

  立春这天父亲会洗一颗白萝卜,切下绿头,然后切成小块,分给我们一人一块,咬一口脆生生的萝卜,在乍暖还寒时候,虽不是唇齿生香,也有元气淋漓之感。父亲说立春吃萝卜不得病,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我会认真地吃一块,因为我相信父亲的话,父亲并未熟读经书,骨子里的刚正与生活的历练成全了他的高德重望。我也知道这些口口相传下来的传统习俗是土生土长的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后来知道立春后春回大地,阳气回升,吃辛辣食物既能够驱寒,又能杀菌、养生。原来“咬春”是中国式的朴素的科学经验!

  立春之日我们这样“咬春”,但是父亲却从不说“咬春”或“吃春”,父亲称“立春”为“打春”。年少的我想不通“打春”一词的含义,美好的春天来了,为什么要“打”?新鲜鲜、翠嫩嫩的春天怎么能经受得住“打”?原来打春是“鞭打春牛”的简称,说是整个冬天,牛都卧在家中,吃得膘肥体壮,身子骨也懒了,春天到了,是需要敲打一下了,给它提个醒,是下田耕作的时候了,以此拉开春天繁忙的帷幕。当然牛乃农家之宝,谁舍得打呀,就算不听话,人的吆喝声远远比鞭打声洪亮多了。鞭打的“春牛”自然也非真牛,而是“迎春”时从东郊迎回来的“春牛”。

  立春之日,父亲们没有举行过浓重的“鞭打春牛”仪式,自然也没有“碎牛片”可抢。他们只是一边咬着萝卜,一边说着“今儿打春。”“打春了!”声音中是满满的欢喜,浓浓的希望,感觉他们似乎卯足了劲要大干一番,似乎眼前就是五谷丰登、仓满粮足的喜庆。从立春日开始,田地里稀稀拉拉干活的人猛然间就多了起来,这些朴实的人们没有多少文化,他们不会在立春日提及伏羲氏和帝喾,也无须纠结颛顼和刘安,他们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民间的风尚源自宫廷,也不会追究这是七千年的文明还是两千年的传统,但他们会念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他们知道“季节不等人,春日剩黄金”,他们相信“人勤地不懒,人懒地生碱”,他们渴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立春日,他们继续满载希望出发!

  我们就这样一代代、一年年地“迎春”,“咬春”,“打春”,因为我们始终选择希望!

  秋水,本名魏飞,中学语文教师。品味经典,汲取先哲智慧;默默写作,与灵魂对话;用心诵读,传递美好。


上一篇:火红的“柿子”枝头挂(摄影配文:宝鸡 … [2023-02-02]

下一篇:元夜观烟花(宝鸡 王靖) [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