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西部之声>走进宝鸡>宝鸡风俗

民俗专家解读中秋节

编辑:文婷 于明 来源:宝鸡电台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8日
字体: 默认 分享到:

  “月是中秋分外明”中秋即在眼前,在外的人们大多归心似箭,期盼着家人团圆,共聚天伦。走亲访友的人们手中也少不了一份满是沉甸甸祝福的月饼。但中秋之节究竟源自何时,月饼之习又因何而起呢?

  追溯中秋的起源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中有“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杨权良介绍说,从目前的资料显示这是最早的中秋节,但要说起这一节日的最初的来源和含义,却是和现在人们所理解的大相径庭。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杨权良:“在周朝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过节日,但是那个时候8月15的意思不像现在带着喜庆,那时候8月15要练兵,为什么要练兵呢,在古代中国人有一个习俗就是把一年来的犯人在这天处决,多少带着点人殉人牲的味道。然后在汉代的时候正式形成丰收节,就是8月15的时候庄稼全部成熟,人们把核桃枣之类的互相走动,互相向对方献,表示庆祝一番。”

  作为农耕民族,我国传统的节日大多跟农业生产有关。 汉代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的意义也不断地丰富扩展。到了唐代,继丰收节后,中秋节又增加了一家团圆的含义。月饼也由此而生,成为节日必备的食品。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杨权良:“8月15这一天月亮特别的园特别的亮,像日盘一样挂在天上,人们把丰收的粮食果木取出来一点用面糊起来做成月亮的形状,增加的一层含义就是团圆,这一天在外工作的儿女要回来跟父母团聚,长期分居两地的夫妻也可以过上天伦之乐。所以人们把中秋节的第三层含义就是亲人团聚共庆吉祥。”

  直到今天,中秋节最初练兵的含义已悄然消失,只剩下庆丰收、共团圆的意思,但中秋食月饼的传统却广泛流传,而且不论口味如何变化其寓意圆满的形状从未有丝毫更改。

上一篇:岐山习俗——腊八粥 [2013-08-14]

下一篇:法门寺的由来 [2013-09-22]